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提款機找人輸密碼,手機只會接電話,配上機頂盒的電視不會用,百貨商場、服裝專賣店買不到適合的衣帽鞋襪,即便是在讀書看報時,也找不到字體大些的版本……這是我國不少老人如今面臨的尷尬情形。記者採訪發現,儘管不少老人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卻苦於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消費品,鉅額市場仍需要深層撬動。
科技未嘗“以老人為本”
平板電腦、提款機、網上銀行……記者採訪的不少老人都抱怨説:新技術越來越好了,但對於老人來説,各種手段也越來越複雜了。
柳州市剛剛領到養老保險的老人劉振華就在為銀行只發銀行卡不發存摺而犯愁。他説:“我有家族性的老年色衰色弱症,提款機上的彩色顯示屏我都看不清楚,更別説輸入密碼提款了。”
同樣的尷尬也發生在桂林市76歲老人梁定強的身上。他告訴記者,自從家裏安裝了數字電視機頂盒,需要兩個遙控器、一大堆電源的電視機自己碰都不敢碰。他説:“我去年買的52寸液晶彩電,只有孩子在家的時候才看看,沒人在家我就只能聽收音機。”
新加坡仁和諮詢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梁誠告訴記者,根據統計,中國年齡在65歲以上的老人超過1.3億人,這部分老人中超過6000萬名不會使用高新科技産品和技術,即一半以上對新技術、新産品和新科技存在“心理恐懼症”。相比之下,美國的統計數據是45%,日本是43%,歐盟是39%。
傳統市場未為老人“量體裁衣”
記者深入採訪時發現,即便是在最為簡單的服裝、衣帽、鞋襪等市場,也很少有商家為上了年紀的老人“量體裁衣”。
記者在柳州市工貿、五星,南寧市夢之島、百盛等大型購物場所採訪時,一些老人抱怨,上了年紀不僅衣服買不到,就是合腳的鞋子也很難找到。
裁縫曾斌告訴記者,老人上了年紀,在腋窩、腰部等位置的剪裁特別講究,一些後背、大腿等部位容易受涼的老人,往往要求製作衣服時在這些部位特別加厚。“這些衣物在大商場都沒法買到,現在每天來我這裡做衣服的都排成長隊”,曾斌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