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假如你去一家商店買一盞燈,售價100元,後來你在隔5條街的另一家商店發現了同樣的燈,只賣75元,你會到第二家商店去買嗎?假如你要買一套餐桌椅,你發現在一家商店的售價是1775元,同樣,在隔5條街的另一家商店,只賣1750元,你會到第二家商店去買嗎?
對於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顯示:很多人會穿過5條街去買燈,卻不太情願為了餐桌椅多跑同樣一段路,雖然兩者情況相同:為了省下25元錢,多走5條街。
為什麼同樣節省25元,卻出現了不同的結果?其實,這是劃分心理賬目的另一種表現。人們習慣於把小的開支藏在大的開支裏面,以獲得一種心理慰藉。人都有為自己行為找一個合情合理解釋的習慣。1775元的餐桌椅與1750元的餐桌椅,其差額與商品本身的價格相差懸殊,人們就會對節省的25元不以為然。由此可見,相同的差額,其商品本身的價格越低,人們就越會注意到節省的效果,而商品本身的價格越高,就越會忽略。
如果你買了一張2000元的美容卡,別人又動員你買一套打折後500元的化粧品,你也許會毫不猶豫地買單;而讓你直接購買500元的化粧品,你卻會猶豫不決。這是因為你用2000元與500元作了比較,認為2000元錢都花了,就不差500元了,你就把500元“藏”在了2000元裏,以解釋自己的消費行為。而直接消費500元錢就不同了,你會把500元錢與你的月收入或你的日常消費水平相比較,就會非常理性地做出判斷。小的開支藏在大的開支裏面,也是一種情緒化的理財行為,因為大的開支必然會帶來大的期望,你買了5000元一台的電腦,就會買一個好一點的電腦桌與之相匹配,你的期望就超過了你的理性。而如果你的電腦是一台幾百元的二手貨,通常不會為它匹配什麼電腦桌,隨便弄個桌子,湊合一下就行了。這就是説,開支越大,帶給人的期望或想象就越大,人們就越不可能理性地管理自己的財務。
因此,在大筆採購或投資時,要把整筆交易拆開,逐項加以檢討與分析,降低做出參考與選擇的標準。家庭理財也是一樣,比如你要貸款買房,首先要弄清楚每月的還款是多少?把這個數額與你的月收入及收入的穩定性相比較,就會變得理性起來。其次,你應該把裝修費用逐次分解細緻,把這些費用與你的收入來源而不是你的買房款相比較,這樣你會清楚,你花的每一筆錢需要付出多少精力才可以獲得,你就會變得節制而理性起來。再次,你要牢記的是,理財的關鍵是節流與儲蓄,如果你總是掙了一扇門花了一張板,就永遠不會有節余。(孫卿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