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破解"菜賤傷農"難題急需回填空心村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4日 09: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今年入秋以來,“菜賤傷農”的故事不斷上演,土豆、白菜、大蒜、生薑等品種輪番登場。

  對“菜賤傷農”原因的追問,猶如一層層剝開卷心菜的葉子,最表面顯露的是信息不對稱、流通不暢等,但看看這些滯銷的大路貨菜品,往裏細剝就會發現,根本原因還在於越來越多的農民在種植“懶莊稼”,即由於農業生産太累、比較收益太低,很多農民不願意加大投入進行精耕細作。這種要素的投入包括生産資料的投入、勞動時間的投入,以及智力的投入(如對生産的統籌規劃)。再往裏剝,最後顯露出的是農村越來越空心化,絕大多數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留下的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維繫中國農業生産的勞動力非老弱即婦幼。即使建立了全國聯網的農産品信息平臺,這樣的農業勞動人群,又怎麼能夠很好地利用信息,並選擇生産行為?

  於是,我們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越來越多的農民逃離土地,逃離農業生産,作為留守在農村的農業生産經營主體的老弱婦幼農民,他們既沒有提高生産經營水平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也缺乏知識能力去提高生産經營水平。“菜賤傷農”的現象年復一年地重演,所不同的只是農産品品種的變換,棉花等大宗農産品也不時加入其中。據一位曾多次去蔬菜主産區調研的專家介紹,菜農大多沒有多少文化,也不會上網,沒有渠道了解全國的種植情況和價格信息,都是到這邊問問種植大戶,到那邊問問收購商,這種建立在信息碎片基礎上的農業生産,必然是跟風種植,農民是閉著眼睛砸自己種植産品的價格。

  近年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同時,隨著工商資本的進入和合作社的發展,一些地方農業生産的組織形態在發生變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逐步提高。但是,總的看來,農村“小生産、大市場”的矛盾依然突出,農村空心化所産生的一系列癥結依然存在。

  為此,我們首先必須想辦法打破農村空心化的困局,吸引一些有知識、懂經營的人才加入到農業生産隊伍中;其次要通過政策環境讓農民覺得從事農業生産有尊嚴、有利可圖,農民才會有意願、有辦法提高規模化水平、獲取市場信息、通過合作縮減中間鏈條、提高價格談判能力、規避市場風險;最長遠目標當然還是要吸引工商資本“務農”,而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只需要從事生産,不必兼顧決策、管理、營銷,從而成為真正的“職業農民”。只有這樣,國家出臺的一系列防止農産品價格大起大落的政策才不會落空,“菜賤傷農”才不會年復一年成為政府和農民的揪心事。

  龔震

熱詞:

  • 農民
  • 農業生産
  • 中央一號文件
  • 種植
  • 菜賤傷農
  • 三農
  • 農産品信息
  • 婦幼
  • 菜品
  • 農村勞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