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騰訊財經訊 北京時間11月23日,CNBC刊登題為《華爾街不再是年輕人的燈塔》的評論文章,現全文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剛入秋,史蒂夫?費爾德曼收到了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駐華爾街辦事處的聘用通知。為此,他帶父母一起到曼哈頓金融區一家豪華餐館大吃了一頓,為獲得在華爾街大顯身手的機會而慶祝。在此之前,費爾德曼曾做了六個月的顧問(沒有任何福利)。
一週後,28歲的費爾德曼,坐在同一家餐館的同一個座位上,點了一杯酒,獨自排解被銀行解雇的苦悶。這已經是2008年以來他第二次被解雇了。當他告訴男招待自己的不幸時,餐館免費給他續了一杯酒。費爾德曼説:“我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每天按時上班,從來沒遲到過。為了更好完成工作,我經常自願加班,但是,最後我還是被公司炒魷魚了。很多人都不願意再在金融行業工作。”
對於年輕人來説,華爾街一度是他們心中的“燈塔”,因為在華爾街工作就意味著他們擁有了一切:格調、時髦和大把大把的鈔票。然而,在經濟疲弱的大環境下,在金融行業工作的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不但賺的越來越少,身上的光環也越來越弱。
三年前,一場全球金融海嘯幾乎把華爾街的大小企業都推到了崩潰的邊緣。現如今,金融海嘯雖然早已退去,但是它給美國國內大型銀行造成的創傷卻未曾痊癒,致使這些昔日裏的金融寵兒深陷債務困境無法自拔。由於盈利逐漸減少,臨時解雇已經成了華爾街工作者的家常便飯,而那些勉強保住飯碗的人則不得不看著自己的獎金越來越少。9月中旬,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曼哈頓,試圖佔領華爾街,有人甚至帶了帳篷,揚言要長期堅持下去。抗議者稱他們目的是“抵制緊縮計劃”、“改革美國經濟”和“再創美國民主”。
如今,在政府的干涉下,“佔領華爾街”抗議活動退潮,華爾街依舊是“半死不活”的老樣子。有分析人士指出,華爾街不斷縮水所催生出的壓力和負擔,很大一部分是落在了年輕的金融家肩上。較比2008年第三季度而言,2011年同期華爾街投資銀行和經紀公司年齡在20歲至34歲之間的僱員數量減少了25%,工作崗位減少11萬個。
事實上,在過去,年輕的金融家也經歷過一次又一次的重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爭先恐後闖入華爾街的銀行家和交易者們,在1987年10月19日遭遇股市大崩盤。剛從股市崩潰中緩過來時,他們又迎來了2000年的網站“寒冬”,接下來就是全球金融海嘯。
但是,相比較之前的數次衝擊,當下經濟的極度疲弱以及不確定性,讓年輕的金融從業者們更加苦不堪言。
就目前的實際情況而言,即便是華爾街逐漸恢復昔日的活力,也很難再成為年輕人實現夢想的燈塔,至少在短期內不會。此外,那些因經濟疲弱而蒙受巨大損失的年輕金融家也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讓腰包再次膨脹。
野村證券(Nomura)駐華爾街分行的前僱員指出,“我現在還是想不明白自己為何會被解雇。我上的是名牌金融大學,認識很多金融人士,非常擅長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但是,當你不得不削減成本時,你就必須要下手。”
本評論作者凱文?魯斯(Kevin Roose),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