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新華國際時評:“超級委員會”治不了政治頑疾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2日 1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記者齊紫劍)對美債危機外溢效應心有餘悸,全球密切關注美國國會削減赤字特別委員會的談判結果。然而,委員會卻于21日宣佈,其減赤努力以失敗告終。它清楚顯示,即使這樣一個“超級委員會”,也醫治不了美國政治決策低效、利益左右政治責任的頑疾。

  “超級委員會”凸顯經濟艱難時刻,美國政治制度難用有效的決策應對危機。一如共和黨參議員斯諾所指出,“在國會堅定走向不幸的低效中,這代表了又一個令人遺憾的里程碑”,“這幅功能紊亂的畫面告訴美國人,他們的政府不能為克服主要挑戰提出方法”。

  決策低效浮出水面,深水處是美國政治運作中的利益推手。“超級委員會”曾被寄予厚望,被稱為“改變美國財政運行方向、創造更好就業環境的黃金機會”。它也被賦予“超級廣泛”的權力,並且如果委員會多數成員達成方案,眾參兩院必須不作修改地進行投票。與此同時,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全球經濟脆弱時刻,其重要經濟決策對世界影響不言而喻。但即便如此,“超級委員會”的多重責任很大程度上仍讓渡于利益影響。

  委員會分歧核心在於:共和黨反對增稅,尤其是對最富有的美國人增稅,而如果不增稅,民主黨就不肯在削減聯邦養老金和醫療補助方面過多讓步。分歧不僅是核心價值的差別,更反映了背後不同利益集團發揮作用。委員會工作的三個月間,不同力量不停角力。比如,反對增稅者在國會推動“代言團體”行動,70多名共和黨議員發出公開信,要求委員會不要採納任何增稅提議。在美國大選不斷升溫的時刻,為爭取自身選民支持,反映在“超級委員會”的較量更加激烈。美聯儲前副主席裏夫林深刻指出:立場迥異利益團體的影響和大選前兩黨毫不相讓的政治氛圍,是“超級委員會”失敗的重要原因。

  金融危機後,從被稱為“大蕭條”以來最嚴厲金融監管措施的《多德-弗蘭克法案》的一再妥協,到美債危機兩黨爭鬥,直至“佔領華爾街”活動反對資本與政治聯姻,政治中的利益指向不斷顯現。“超級委員會”沒有擺脫兩黨“雙輸”的結局,與其説輸給了對手,不如説輸給美國的政治頑疾。

  “超級委員會”迎來結局之際,它的一些成員在電視上相互指責對手。這是人們似曾相識的一幕:國內無法決策時,指責對方;自身增長乏力時,到別國尋“替罪羊”。從近期美國參議院通過旨在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法案,到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羅姆尼等人不負責任的對華貿易鼓噪,本質都是缺少責任自省。

  對於“超級委員會”的黯然謝幕,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指出,這表明“華盛頓在治理國家方面的無力”。也許,美國政界當前需要思考的不只是減赤法案,更是出了問題的決策機制和自己的責任。

熱詞:

  • 超級委員會
  • 政治聯姻
  • 政治責任
  • 替罪羊
  • 大蕭條
  • 雙輸
  • 增稅
  • 多德-弗蘭克法案
  • 美聯儲
  • 對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