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教育部前副部長:我國創新人才是艱苦蹦出來的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2日 0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美國的創新人才是美國的教育制度大批地有計劃地培養的,而我們的這些創新人才是在當前的教育制度下艱苦地蹦出來的。”昨天,第11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揭曉活動上,該活動發起人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前副部長韋鈺感慨地説。

  韋鈺在發言中説,當造就“不普通的孩子”的歷程變成“普通的孩子”都可享有的教育歷程時,我們才能建成一個創新型的國家。

  韋鈺談到一個遺憾,就是多年來,一直希望西部及貧困地區能出現獲獎的孩子,可惜沒有。而且聽評委説,差距越來越大。目前能參與這個項目的,還是少數學生。

  她還提到,明年將是最後一屆獲獎學生有機會保送名校。“當時很困難,是我爭取來的,那時我就想,運動員都可以特招,為什麼有研究特長的學生不可以?但現在特長生造假又太厲害了。”韋鈺坦言。

  “為什麼我們11年來一直執著地在做這件事。”韋鈺希望能對11年來獲獎孩子的歷程做些研究和分析,看看“我們還能做些什麼,怎麼能做得更好”, 讓更多孩子有機會施展才能,“因為他們就是我們的未來”。

  昨天,3名高中生從全國600名學生中脫穎而出,獲“明天小小科學家”稱號及5萬元獎金。評委會主任王乃彥院士介紹,今年的科研成果水平、參賽者的科學素質相比往屆都有提高。

  ■獲獎者感言

  科研並沒那麼“高不可攀”

  “不是將來一定要做科學家,但這個過程中學到的科研、創新精神,無論做什麼都很重要。”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高三學生薑江昨天獲獎時説。

  姜江是3名“明天小小科學家”中唯一的女生,另兩名男生分別是清華附中的唐岱維、華東師大二附中的方鑫。姜江在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擔任學生會副主席、辯論社副社長,興趣愛好廣泛。她這次參賽的項目是“再生水紫外消毒後病原菌復活特性及分子機制研究”,直面水資源短缺問題。

  “我們每個人小時候可能都會想,長大後要做科學家,但後來會覺得離這個夢想越來越遠”,獲得“明天小小科學家”的她,在過去一年做科研項目的經歷中發現,“只要有興趣,肯努力,任何一個人都可以為這個社會做一點貢獻”。

  為了給再生水找到一種更好的消毒途徑,她通過實驗,觀察紫外線消毒後病原菌的復活特點,從而為更有效的消毒提供支持。“這個過程影響的不只是我一個人,我周圍的同學之前都覺得科學家好厲害,做科研很難,自從我參加項目後,他們會發現,科研其實並不那麼難,還能為社會提供好的建議”。

熱詞:

  • 明天小小科學家
  • 創新人才
  • 韋鈺
  • 教育部
  • 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
  • 創新精神
  • 再生水
  • 教育制度
  • 病原菌
  • 特長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