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農産品中遠期電子交易市場,本來是為了規避現貨市場風險、發現價格,但事實上,很多電子盤市場卻成為了投資炒作的溫床,業內人士認為,有必要儘快確立監管法規,通過規範整頓現貨電子交易,幫助農産品價格走出暴漲暴跌的怪圈。
近年來,全國的電子盤交易市場多次出現事故,此前的龍鼎電子盤、嘉興蠶絲綢等案例,都是圍繞一個農産品,有人坐莊惡意炒作。名為現貨交易,事實上卻很少有貨物交割,很多人懷揣資金進場就是為了投機。有關部門承認,這樣的現象在目前的大蒜電子盤已經出現了苗頭。
金鄉縣商業局局長周保華告訴記者,不排除有一部分投機取巧的商人,鑽了法律的空子,在電子交易方面有一些違規的行為。
據了解,目前在全國的農産品電子盤中涉及大蒜的不下六個,在金鄉就有兩個。同樣的大蒜合約,在不同的電子盤報價卻不盡相同,有的甚至每噸能相差二三百元,不僅起不到價格發現的作用,還增加了蒜農、蒜商判斷市場的難度。專家認為,應該對當前的電子盤市場亂象進行規範整頓,讓電子盤市場回歸應有的功能。
國富期貨公司總經理夏海告訴記者,大蒜這麼小的一個品種,在山東省有一家就足夠了,在主要的的産地和集散地,沒有必要要很多家。
目前國內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方面的法規並不完善,地方工商部門、商務部門批了之後就能開業交易,僅今年前9個月,國內新成立的大宗商品電子盤交易機構就達58家,其中涉及農産品的電子盤佔七成左右,目前全國的中遠期電子交易所在500到800家。一邊是電子盤數量的不斷增加,另一邊卻是監管的無法可依,相關政府部門呼籲儘快完善電子盤交易的相關法規。
金鄉縣商業局局長周保華告訴記者,我們政府最困惑的是,一旦發現在電子盤上有違規的行為,由於無法可依,處理起來非常困難,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能儘快出臺法律法規,使政府監管起來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