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盲目催生國際板並非明智之舉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10: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任證監會主席剛剛上任,有關國際板隨時可能推出的言論再度甚囂塵上。誠然,從開放經濟體的資本市場發展的邏輯來看,上海開放國際板應該只是時間問題。不過,真實經濟世界最大的特點就是講究約束條件。

  國際企業熱望在上海上市的動機,明眼人都應該看得出。從全球新興資本市場的未來獲益程度來看,已經是超級新興經濟體的中國無疑是一座巨大的金礦。假如A股市場的高市盈率在國際板被複製,則意味著美歐等國企業可以在中國獲得高出成熟市場數倍的融資。而看起來似乎不差錢的中國投資者,尤其是那些有著國際偏好的國內投資者羊群般的趕集,或許可以讓匯豐控股、聯合利華等本就在中國市場獲利豐厚的國際企業再次大賺一把。

  其實,國際板的推出,儘管有諸多理由,但既然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其內在的邏輯安排理應是中國資本市場發育的自然延伸,而非應時之作。在資本市場要素發育、制度環境與監管水準尚未獲得突破性進展之前,絕不應高估國際板推出對國內有關市場主體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溢出效應。某種意義上説,國際板的出爐,既需要高明的國家戰略,更離不開精明的策略安排。

  早先證監會有關人士的説法沒錯,國際板的出爐應該是“順産”而非“剖腹産”。所謂的“順産”,按照筆者的理解,不僅是在規則論證和起草、技術準備以及監管方面的水到渠成和社會共識的不斷凝聚,更是整個中國證券市場內生性的發育過程到一定階段的産物。而以通約的國際標準來衡量,滬深股市儘管市值早已比肩日本,但需要補課的環節依然很多。無論是制度設計還是交易主體發育乃至極為重要的監管執行,等等,絕非一蹴而就。某種意義上A股市場還主要只是一個為融資服務的交易平臺,廣受詬病的“三高”發行現象一直難以消除。尤其是監管水準與市場期望存在巨大差距。中國股市20年的運行和發展路線圖表明,A股距離成熟市場還有相當長一段路要走。

  另外,在內地投資者的投資渠道依然比較單一、投資利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的情況下,能夠真正從國際板推出過程中獲益的除了國際企業之外,就是那些極少數市場主體。如果開放國際板的初衷與真實市場表現嚴重不一致,則轟轟烈烈的國際板大戲或許變成新的圈錢工具。

  其實,真正擔心國際板“難産”的倒是對中國市場以及投資者口袋越來越期待的國際企業。筆者並不認為國際板可以被當作一張“牌”來打,在當今的國際金融與經濟棋局中,中國當然不能自我隔離于國際市場之外,但盲目擁抱肯定不是明智之舉。(章玉貴 本欄目稿件只反映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熱詞:

  • 國際企業
  • 順産
  • 投資者
  • 剖腹産
  • 難産
  • 三高
  • 資本市場
  • 滬深股市
  • 成熟市場
  • A股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