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莫讓國際板重蹈QDII覆轍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21日 10: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上周股市反彈夭折,導火索之一是有關國際板“準備就緒”的言論,一時市場上多了很多口誅筆伐的聲音。著名金融證券專家謝百三更是連續發佈微博“旗幟鮮明反對國際板”。筆者的立場是,不反對引入境外公司來國內上市,但目前推出國際板仍要三思。

  根據媒體報道,上交所副總經理徐明表示,國際板目前已經“基本準備就緒”,並“隨時可能推出”。而證券市場國際化將對整個中國帶來極大的好處:中國和資本市場都不差錢,一旦國外公司上市,將會産生一個巨大的廣告效應;對中國投資者來説,國際板的推出將給他們提供更多選擇。

  筆者認為,對於國際板的問題要分開兩個層次來看:一是引入境外公司來中國上市,時機是否已經成熟?二是否有必要在現有的框架下再設一個國際板?

  從三個方面來看,國際板目前推出並不是最佳時機。第一,目前資本市場的流動性現狀。“中國和資本市場都不差錢”的説法顯然同事實有較大出入。部分地區民間借貸利率高達年化100%以上,資本市場今年來罕見的“股債雙殺”,正是“缺錢”的明顯寫照。股民和部分學者目前的擔憂,正是經受大小非減持和國內企業融資潮的中國證券市場,能否HOLD住海外“巨無霸”的融資?第二,目前國內投資者是否具備了投資海外公司的能力?2007年底,當時為了分流國內的資本市場的熱錢,國內基金業推出了QDII,千億資金熱情萬丈出海,結果在次貸危機的風暴中巨虧,基民們損失慘重。幸好港股直通車被臨時叫停,不然影響更為惡劣。目前歐債危機仍在肆虐,境外公司的經營環境也在惡化,現在去做股東恐怕一不小心就做了“冤大頭”。第三,從目前的信息來看,上交所擬採用人民幣計價,發行存托憑證(CDR)的形式。著名經濟學家巴曙松博士曾分析過這種模式的弊端:中國資本項目的外匯管制將導致CDR與基礎股票無法相互替代,同一公司兩地股價可能出現巨大價差,易於引發套利行為。此外CDR發行屬於存量發行,市值也不計入交易所,無法通過擴大總市值和交易量來提升金融中心的地位。

  實際上,國內活躍的經濟學家中,除了來自海外投行的瑞銀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汪濤為國際板叫好外,劉紀鵬、華生、巴曙松等熟知國內證券市場的經濟學家,都尚持謹慎態度。

  從更深層次來説,有沒有必要再設一個國際板?顯然,國際板的推出直接受益的除了境外公司外,就是上交所。筆者很反感“深交所上了創業板,上交所要上國際板”的邏輯,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出發點是為了完善價格發現和資源配置,絕不是給兩個交易所“分豬肉”。相對於單獨設一個國際板,“修改證券法,允許境外公司以人民幣計價直接在A股IPO”或者“改造B股市場,成為境外公司上市平臺”這兩條路顯然更為簡潔,為何不能擇一而為呢?縱觀海外的資本市場,筆者沒有找到一個單獨為境外公司設一個交易平臺的成功先例。

  股市下跌,不能把責任都推給國際板,但在完善退市制度、改革新股發行制度、推出新三板這些內功沒有練好之前,急切推出國際板,恐怕會弄巧成拙。(賈肖明)

熱詞:

  • QDII
  • 資本市場
  • 股債
  • 上交所
  • 準備就緒
  • 退市制度
  • 基金業
  • 證券市場國際化
  • 謝百三
  • 巨無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