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0年僅45家退市“零淘汰”或將終結?
對“殼資源”的投機炒作,嚴重影響退市制度功能的有效發揮。
在郭樹清主席上任祭出第一刀,力促完善上市公司分紅制度之後,日前又推出了六項組合拳,著力點放在了關注已久的創業板公司退市制度和A股高市盈率IPO的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第一刀可以説是證監會在“獎優”,對於業績好的上市公司要讓投資者分享到回報。而第二刀則在“懲劣”,對於經營不善的創業板公司是有力的懲戒。
讓業內人士關注的另一個舉措是關於“多管齊下逐步改變高市盈率發行股票的局面”的提法,IPO的定價問題是平衡融資者和投資者關係的關鍵,發行價漸漸合理,投資人才能用合理的價格購進新股,賺錢才成為可能。
退市制度再次被提上日程
證監會18日召開媒體通氣會,透露了六大組合拳。一是將推進債券市場制度規範統一和監管審核統一;二是多管齊下逐步改變高市盈率發行股票的局面;三是完善退市制度,堅決遏制惡炒績差公司的投機行為,先在創業板探索試行退市制度改革;四是將啟動創業板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債券工作;五是堅定不移地打擊內幕交易行為;六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協調有關方面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
創業板退市制度再次被鄭重提出。其實,及時推出創業板退市制度業界已呼籲多年,證監會和深交所的領導也在多種場合下重申推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但卻總是“只聞樓梯響”。這次證監會相關負責人透露,深圳證券交易所已經提出了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初步方案,擬從增加退市標準、完善恢復上市審核標準、縮短退市時間、改進退市風險提示方式、設立單獨的板塊和退市後的去向安排等六個主要方面對創業板退市制度進行完善。方案將在進一步論證的基礎上儘快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該負責人説,必須提高上市公司重組門檻和健全退市責任追究機制,形成有利於風險化解和平穩退市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才能維護資本市場穩定,提高資本市場資源配置效率。
他説,當前首先要立足解決殼資源炒作成風的問題,提高ST公司重組門檻,使之達到與首發上市基本相同的水平,堅決遏制市場惡炒績差公司的投機行為,同時努力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完善,建立行政與司法的有效銜接。
對於市場所傳將禁止借殼上市配套融資的消息,這位負責人説,目前並沒有這樣的安排,正常的重組是允許的,證監會沒有禁止借殼,但要提高借殼的標準。
“此前證監會第一刀完善分紅是‘獎優’,現在創業板退市制度是‘懲劣’,推出創業板退市制度對於弘揚正確的投資理念,遏制題材股的無序炒作,提高上市公司危機意識,建立健康的股東文化等都是很好的促進作用。”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接受採訪時表示,關於創業板,現在種種努力,都是為當初過熱的宣傳買單,創業板初期用20%的活躍客戶的開戶數,對應不足1%的股票供應量,三高由此産生。現在的退市制度措施會對逐漸消減泡沫有一定作用。
股價下跌警醒投資者
自退市制度2001年啟動以來,滬深兩市已有45家退市公司。該負責人表示,雖然退市制度運行總體平穩,但隨著資本市場發展改革的逐步深化,現行退市制度呈現一定滯後性:一方面,退市標準市場化程度不夠,上市公司“停而不退”;另一方面,對“殼資源”的投機炒作,嚴重影響退市制度功能的有效發揮。
上述負責人透露,目前,中證監的總體思路是提高上市公司重組門檻和健全退市責任追究機制,形成有利於風險化解和平穩退市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在具體工作步驟上,首先是解決當前“殼資源”炒作成風等問題,提高ST公司重組門檻,使之達到與首發上市基本相同的水平,以遏制市場惡炒績差公司的投機行為。
該負責人指出,退市制度牽涉面廣,需要立法部門、司法部門、地方 政 府 及市場、企業和投資者等各方面的理解、配合。考慮到創業板歷史包袱較小,有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安排等有利條件,退市制度將先在創業板探索試行。
提高重組門檻是踐行退市制度的關鍵,李大霄表示,創業板試點的成功,將來可以推動主板退市制度的完善。
不過這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肯定是個很大的衝擊。公開資料顯示,創業板開板以來,每次公共媒體上出現退市制度消息,都會重挫創業板指數。比如,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1年1月8日出席第十五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時表示,積極探索創業板公司的退市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受此影響,1月10日創業板交易的154隻個股中,138隻下跌,指數跌幅高達2.98%。
這次證監會再次表態之後,加上大盤單邊下跌的背景,上週五創業板交易的272隻個股中有244隻下跌,創業板指數下跌3.24%。
“二級市場下跌,也是對參與公司和投資者的警醒。”李大霄認為這並不是壞事兒,隨著創業板市場這兩年的發展,推出退市制度的環境也在逐漸完善。
壓低IPO發行價
創業板的高市盈率一直備受詬病,在這次同時提出的六項政策中,對於改善高市盈率IP O的問題也被明確提出。
李大霄認為,IP O的定價問題是平衡融資者和投資者關係的關鍵,定價決定偏向,偏向融資方就用儘量高的定價和寬鬆的發行條件,讓上市公司以更少的股份換取更多的資金;偏向投資方,就應該以儘量低的價格和盡可能苛刻的發行條件發行,讓上市公司以儘量多的股份換取儘量少的資本,讓投資者可獲取的投資價值更高。兩者的平衡原則就是趨於合理準確定價。
李大霄覺得“多管齊下逐步改變高市盈率發行股票的局面”的重要性比創業板退市制度更甚,他在博客中表示:“這是重大的轉變,是股票市場定位問題的重大轉變,也是融資者利益與投資者利益的重新平衡,也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根本體現。使發行價漸漸合理,投資人才能用合理的價格購進新股,賺錢才成為可能,這是思想認識上的巨大進步,真正落到實處中國股票市場才開始存在‘希望’兩字!”
數據顯示,從去年四季度以來,創業板發行市盈率逐季下降。據統計,2010年第四季度,創業板平均發行市盈率為90.56倍,2011年前三季度逐步下降為73 .88、44 .18、39 .91倍,還出現了募集資金低於預期的情況。
一位不願具名的兼顧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投資的私募人士表示,監管部門對壓低新股發行市盈率提出政策意願固然良好,但關鍵還是新股發審制度存在問題,如果改成“註冊制”,自然就解決了高市盈率發行的問題。“無論是發行價問題還是創業板退市,推出制度、方法容易,但是都沒有解決根本問題,真正實施的效果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