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上海11月17日電題:“輸血”保障房,“減壓”土地財政——地方政府自行發債“開閘”發出新信號
“新華視點”記者陸文軍、沈而默、姚玉潔、周琳
繼上海市政府16日首度自行發債71億元之後,廣東省也將於18日拋出69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浙江省緊隨其後,將於21日發債67億元。首批納入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的滬、粵、浙三地,密集發債總值超過200億元。
從財政部“代理”發行地方債到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水,這一改革釋放了哪些積極信號?能否為投資吃緊的保障房建設“輸血”?能否為地方土地財政“依賴症”減壓?
民生信號:“輸血”保障房等惠民應急項目
地方自行發債“開閘”,“補血”民生工程被認為是政策主要指向。
“這可以緩解目前一些在建項目的融資問題,首當其衝的就是保障房資金投入。”上海財政部門有關負責人説,上海政府債券籌集資金將主要安排用於保障性安居工程、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醫療衛生和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生態建設工程。
從上海招標結果看,雖然利率不高,但首發的上海地方債獲得了市場追捧:三年期地方債的中標利率為3.1%;而同時發行的5年期品種中標利率為3.3%。
“利率低於財政部代發地方政府債近一個百分點,也低於同期國債發行利率,可見市場對於上海的財政狀況、經濟前景、信用水平高度認可。”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公司公共融資部總經理曹明説,這也顯示地方債發行潛力較大。
加大保障房供應,抑制房價過快上漲,是當前突出的民生問題。但保障房的巨量資金需求令地方財政捉襟見肘。今年以來,一些地方出現保障房“挖坑待建”的尷尬,有的地方為完成任務甚至造出“紙糊的保障房”,引發公眾質疑。
據住建部估算,完成今年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的目標所需資金至少1.3萬億元。按照有關精神,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是地方事權,地方負主要責任。今年中央財政籌措了1522億元補助地方保障房建設,但仍難以讓地方“解渴”。
“通過發行地方債來增加保障房供給,進而降低公眾對房價上漲的預期,這是地方自行發債改革的重大民生價值。”復旦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石磊説,“可以預見,未來如能從面上實現地方自行發債,對於填補各地保障房建設的資金缺口,將是一個有效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