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社保改革應均衡各方責任義務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7日 15: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導讀:11月15日,人保部就《社會保險費申報繳納管理規定(草案)》徵求意見。根據草案,企業繳納險種從養老、醫療、失業險三項擴至五項,新增工傷和生育險。企業未按時繳納,可由企業銀行賬戶劃撥或拍賣企業資産強制徵繳(11月16日《新京報》)。

  這份草案有多個亮點,比如,徵收險種從三項擴至五項;強制企業繳納社保;個人納入社保參保主體;社保基數統一核定;增加網上申報方式等。顯然,這些安排有利於提高社保基金徵收率,確保了參保者的利益不受損失,擴大了社保覆蓋面,進一步完善了社保制度。

  社保作為一種社會保險或保障機制,在現實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這一保障機制也遭遇多種質疑。例如:社保覆蓋率不足、“保上不保下”、“劫貧濟富”、社保基金縮水以及存在歧視性、多軌制等問題。從這個角度而言,筆者認為,對社保進行簡單規制遠遠不夠,必須進行全方位深層次改革。

  儘管強制企業繳納社保是草案最大的亮點,但僅僅強制企業繳費顯然不行,還需政府加大社保投入或減稅力度。因為中小企業尤其是微小企業,承擔不了過多的負擔。有統計顯示,各種法定社保繳費之和相當於工資水平的40%,有的地區甚至達到50%,這一比例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中小企業無疑不堪重負。也就是説,在強制企業繳齊五險的同時,還需要配套性改革,否則,有的企業寧願破産也不願繳齊五險。如果不考慮企業負擔強制企業繳納社保,就會帶來中小企業倒閉、就業率下降、稅收下降等多方面問題。

  社保本來是一個公平的社會保障方面的兜底機制,但在現實中,不同職業群體間卻呈現出“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分化趨勢,有報告指出,“社會保障存在‘保上不保下’現象。66.5%的下崗失業人員表示沒有享受任何社會保障,其基本生活保障難以滿足。”這顯然偏離了社保制度設計的初衷,亟待改革。

  除了戶籍問題造成社保不公,目前社保體系的條塊分割也造成了不公。據悉,我國現行社保體系由職工養老保險、農村合作保險、全國社保基金、企業年金、城鎮居民養老保險以及公務員退休金等六大體系構成。不同體系的人群待遇不同。尤其是公務員在社保之外享受“超國民待遇”,難以讓公眾接受。還有調查顯示,60.9%的人認為在我國社保最急需消除城鎮職工社保的差別。其實,不僅存在城鎮職工社保雙軌制,而且存在多軌制甚至等級制。曾有大學教授向全國人大呼籲,建議改革社保等級制。

  另外,無論是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還是財政對社保的投入,都需要改革。據悉,去年全國社保基金總額中有九成左右存于銀行,而用來購買債券和以委託運營的方式進行投資的不足一成。從長期負利率的角度來審視,社保基金顯然在縮水、貶值。如何讓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也是相關部門急需考慮的命題。而且,社保目前面臨很大存量缺口和支出壓力,僅靠提高社保基金徵收率和投資增值顯然是不夠的,必須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據相關報道去年披露,社保“十二五”規劃要求各級財政加大社保投入,將目前社保支出佔財政支出的10%提高到25%左右。但願隨著財政收入的不斷增加,社保投入也能相應提高。(馮海寧)

熱詞:

  • 社保基金
  • 社保制度
  • 社保改革
  • 社保體系
  • 超國民待遇
  • 劫貧濟富
  • 責任義務
  • 新京報
  • 多軌制
  • 城鎮職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