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過去我常想,如何讓一個社會有更多好人?如何讓富人們拿出更多錢幫助窮人?如何讓更多人信服我是“全國道德模範”?現在在這些問題的思考中,恐怕還要再加上一個“文化”的變量。這是我近期讀完十七屆六中全會決議後的最大感受。
就像決議中所説,只有“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才能“提高民族素質與塑造高尚人格”。如果沒有文化繁榮、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境界,一個民族是難以真正讓世界其他民族尊重的。
但很可惜,中國當下的文化實力與國際地位並不符合,與擁有的文化底蘊也不相稱,100多年來“西強我弱”的狀況在經濟、政治、軍事、社會方面被扭轉的程度,遠遠高於文化。也正因為文化層面不能及時跟上,近年來才出現許多道德層面的問題。僅靠經濟發展,“端起碗吃肉、放下筷罵娘”的現象會不斷出現,見死不救、道德淪喪的個案也難以避免。
因此,今天的中國必須重尋和堅定傳統文化中的優良美德,如慈孝廉,禮義信,扶貧濟困等,從小就須熟識《三字經》等經典中的道德精髓,還需要引進和重塑愛國、科學、創新、民主精神等先進文化,在青年人的內心深處刻上現代精神的烙印。
今天我們談文化,必須是與時俱進的,又是具有包容性的。這些年來,不少人呼籲文化安全,擔心國外文化進入中國市場,會引發思想混亂。事實證明,一個優秀民族文化完全能夠在與國際強者競爭中,得到更廣泛的傳承和發展。從電影電視、圖書報刊到娛樂産業,甚至還有慈善事業,多年來中國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從來沒有因為競爭而衰敗,反而越戰越勇。因此,讓文化更多滲入一些傳統推動力之外的元素,效果會更好。這個非傳統力量當然包括民營企業家。
過去我們常誤認為,抓文化是國家的事。這話並不完全。文化崛起是國家的事,更是社會的事,民營企業理應是其中的主力。因為民營企業擁有大量資金,機制靈活,對市場嗅覺與民間的文化動態更有感知力,民營企業家對於文化産業有無限熱度。在大多數民營企業家看來,做文化産業是一件很有面子、很有品位、很有尊嚴的事情。
因此,我認為,社會應當多鼓勵民營企業家參與文化産業建設,尤其是過去被一些輿論調侃為“鄉鎮企業家”甚至“暴發戶”的企業主。政府不妨多給民營企業家建設文化産業的機會,讓民企為中國文化崛起作出與經濟崛起同樣大的貢獻。2020年,文化産業將成為中國重要的支柱産業,這不僅是我們社會文明進程的重要機遇,同樣也是民營企業家面臨的發展機遇。(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