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財政部:與國際相比 我國稅負水平並不高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5日 13: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廣網北京11月15日消息 (記者季蘇平)宏觀稅負是指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是衡量政府收入規模的重要指標,反映了一個國家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程度。

  (一)財政收入的統計口徑

  通常我國財政收入主要是指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管理,可以統籌安排用於民生支出、提供一般公共産品和服務的公共財政收入。2010年,我國公共財政收入為83080億元,佔GDP的比重為20.9%。

  從國際標準看,2001年IMF制定的《政府財政統計手冊》是當前世界通行的政府財政統計指南。按其定義和口徑,政府財政收入是指增加政府權益的交易活動,包括稅收、社會保障繳款、贈與和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指罰沒收入以及其他雜項收入)。政府土地出讓行為沒有增加政府權益,只是政府資産存在形式的改變,即由一種資産形式(土地)轉換為另一種資産形式(如現金),因而不計作政府財政收入。根據IMF的統計口徑,我國政府財政收入,除公共財政收入之外,還應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含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按此口徑計算,2010年,我國與國際可比的政府財政收入為105262 億元,佔當年GDP比重為26.4%。

  去年9月社科院發佈研究報告認為,2009年我國宏觀稅負達到32.2%,與我部公佈的25.3%差異較大。經過分析比較,主要是社科院公佈的收入數據口徑與我部存在較大差異。一是社科院的政府收入口徑比我部口徑多出土地出讓收入。二是在社科院的政府收入口徑中,未扣除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中來源於公共財政補助的部分。在計算總規模時,需要相應剔除,以避免重復計算。三是社科院的政府收入口徑中的土地出讓收入是估算數,與實際數有差異。

  (二)從國際比較看,我國稅負水平並不高

  近年來,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世界經濟增長放緩,各國為刺激經濟復蘇,紛紛採取減稅措施,宏觀稅負平均水平有所下降,特別是發達國家下降較多。與此同時,我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回升,財政收入保持了穩定增長。即便如此,目前我國的宏觀稅負水平仍然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根據即將出版的IMF《政府財政統計年鑒(2010年)》,我們對有關國家的政府財政收入規模和宏觀稅負進行了測算, 2009年、2010年我國宏觀稅負為25.3%、26.4%,而2009年各國平均水平為36.4%,其中,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為40.8%,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為32.9%。

  從人均財力水平看,我國遠低於世界主要國家的平均水平。人均財力水平更能客觀反映一個國家的財政實力。按照IMF口徑計算,2010年我國人均政府財政收入按當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166美元,而根據IMF預測數,2010年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英國的人均財政收入水平都在14000美元以上,我國人均財力水平僅僅相當於這些國家人均財力水平的8%左右。

  (三)從國內經濟發展情況來看,我國稅負並不重

  從宏觀稅負與經濟發展和企業發展的關係看,如果稅負過重,必然會打擊微觀經濟主體的積極性,進而制約經濟增長。事實上,近年來,在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保持基本穩定的前提下,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較快,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由2005年的26.6萬戶增加到2010年的45萬戶以上;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比2005年增長1.6倍,這説明我國的財政發展與經濟發展、企業發展之間實現了良性互動和良性循環。

熱詞:

  • 宏觀稅負
  • 國際比較
  • IMF
  • 我國經濟
  • 政府收入
  • 2009年
  • 宏觀稅負水平
  • 政府財政統計年鑒(2010年)
  • 我部
  • 政府財政統計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