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日前開出首張鉅額壟斷罰單。山東兩家醫藥流通企業,由於控制復方利血平原料,強迫下游生産企業抬高投標價格,破壞國家藥品價格招投標制度,被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總計超過700萬元。國家發改委的重罰,也讓藥企“有意無意”與部分稀缺原材料供應商聯手共同抬高藥品招標價格等藥價黑幕浮出水面。
目前,人保部負責制定國家醫保目錄,國家發改委負責制定藥品價格。在醫保目錄公佈新品種時,國家發改委要在各省進行價格調研後出臺政府定價。此時,藥企就可以列明漲價的原因,向當地物價部門進行價格調整的備案。當國家發改委參考各地招標價格時,定價參考的經常會是被抬高之後的藥品價格。
藥企利用當前定價和招標機制的漏洞,虛報成本,“積極”漲價,這在業內人士看來已是藥品生産銷售行業的一個公開秘密。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企業會“有意無意”通過與藥品原材料供應商聯合抬高出廠價,以爭取更大利潤空間,而涉及到的原材料多為稀缺藥品原料。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有兩種情況會使藥企故意抬高藥品出廠價格,一種是原材料代理商在公關上做足了功課,也就是採購時,誰給的回扣多,企業就賣給誰原材料,這種情況比較普遍,但藥品價格過高時肯定無法通過物價管理部門的審批,因此企業不會把價格抬得太離譜,如果是普通的感冒藥,企業在制定價格時漲價會更加困難重重;另一種情況,則是藥品生産加工過程中,會使用到稀缺原材料,也就是類似于日前遭國家發改委重罰的兩家山東企業,它們壟斷的就是稀缺原材料,這迫使藥企必須在原料被壟斷的情況下,以高價購買原材料。這時,藥企與原料廠供應商或代理商共同抬高藥品出廠價,就可以輕鬆逃過物價監管部門的“眼睛”。“很多稀缺藥品的原材料在銷售過程中,普遍存在這種黑幕。”
曾參與醫改政策制定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孫東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監管部門能夠掌握企業的真實生産成本並以此控制暗箱操作的漲價行為,藥價虛高問題會得到改善,但藥價的監管部門了解眾多藥品的真實成本,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記者 李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