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CPI回落的背景下,將擇機予以梳理能源産品價格,其中包括北方的供暖價格、天然氣價格以及電力價格等。”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的一番話,預示隨著國家宏觀調控方向的改變,資源類産品制度性改革再度被提上日程。
據本報記者了解,國家相關部門目前正就天然氣價格問題徵求石油企業意見;受電監會委託,中電聯近期就《關於理順煤電運關係重大問題研究》這一課題進行實地調研,了解沿海、內陸省份煤電運關係現狀及存在問題。
10月上旬,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曾公開表示,新成品油定價機制將圍繞縮短調價週期,加快調價頻率,改進成品油調價操作方式以及調整挂靠油種等方面進行調整。
種種跡象表明,以煤、電、油、氣為代表的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或有新動作。
早在今年6月初,國務院轉發國家發改委在2011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中,就明確提出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
其中包括,積極推進成品油價格市場化改革;加快輸配電價改革,推進競爭性電力市場建設和大用戶直接交易試點,完善水電、核電、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形成機制,調整銷售電價分類結構,擇機實施居民用電階梯電價;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係的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進一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係。
上述改革事項由國家發改委&&,但由於通脹壓力持續,半年來並無實際進展。
國家信息中心專家解釋稱,“今年國內宏觀調控壓力大,主要是控制物價增長,資源産品價格扭曲的矛盾一直被壓著。明年,我國將調結構放在宏觀調控的重要位置,將對電價、成品油等資源産品價格形成機制進行改革。改革著力點是形成市場化的價格制度,改變政府定價的模式,體現資源産品真正價格。”
“目前,國內CPI呈現回落走勢。電力等資源産品價格改革應加快出臺。”上述專家説。
煤電價格關係扭曲,電價機制未理順,已經影響到經濟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一、二、三季度國內GDP增長9.7%、9.5%、9.1%,經濟增速開始放緩。21世紀經濟報道 王秀強
上述專家在調研中發現,經濟減速的主要原因是生産要素供應不足,缺資金、缺電、缺勞動力。“一些地方有訂單,但沒有充足的電力供應。如果電價上調,電廠積極性將被提振,可以促進工業生産。”
油電氣等資源産品在經過多年的産業發展後,現行機制已經難以為繼。以天然氣為例,一方面國內外天然氣價差大,上遊油氣生産企業不得不承擔進口天然氣虧損;另一方面天然氣上下游沒有理順,下游燃氣配送企業必須承擔上遊價格上漲。
有地方燃氣企業負責人稱,“由於天然氣價格管制,上遊天然氣漲價後,下游無法將成本向終端銷售環節轉移,天然氣配送企業在上遊油氣企業和地方政府之間上下為難。”
隨著迎峰度冬季節的來臨,電力供需形勢氣氛緊張。有電力行業人士稱,“五大電力集團1-10月份虧損已經超過700億元,超過去年同期水平。由於火電虧損,五大電力出現全行業的虧損”。
中電聯預計,今冬明春全國電力缺口3000萬-4000萬千瓦,較今年前三季度更為緊張,華中、南方地區電力供應緊張情況更加嚴峻。
“如果今年冬季電力供應緊張,年內可能調整電價。但簡單通過行政手段調節價格和市場,只能是權宜之計,沒有把矛盾完全解決。必須進行價格體制改革。”上述國家信息中心專家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