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針對目前有人提出的“除了壟斷型央企之外,其餘國有資産全部賣光”的觀點,中國經濟網《我財經》節目評論員張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如果中國政府退出一些領域,實際上進來的不會是民營,而是外資。
張捷指出,對於央企,一些人實行了雙重標準。“現在指責央企壟斷度過高的領域,你可以發現國外也都是壟斷的。比如石油公司,主要的産油國都是國家石油公司。西方國家表面上是私營的,實際上也是有國家資本參與其中,有國家力量在維護的。比如美國,它的石油公司表面上是私營的,實際上美國政府為了石油沒少打仗。這些領域需要的資本量太大,如果中國政府退出這些領域,讓民營進來,實際上進來的不是民營,而是會給外資機會,讓外國的資本進來。在一些核心領域,中國政府是不可能讓步的,也不應該讓步。”張捷告訴記者,在其他一些領域,我國政府都把機會讓渡給了民營企業。“當初,做這種改制實際上也是對民營企業發展的巨大支持。當然,在改制的過程中,個別國有資産的流失不能説沒有,貪污腐敗哪個國家都有,但是,不能忘了中國這些年的發展。”
張捷還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給記者舉了例子。他説,我國在2000年的時候整個國民生産總值才10萬億元人民幣,現在是40萬億,漲了4倍,而且是在人民幣不斷升值的情況下完成的,老百姓的實際生活水平確實大幅度提高了。以前,許多人不敢想的世界名牌的奢侈品,現在國人的購買力高得讓老外們咋舌,這也説明中國的財富增長很快。“總的來説,有些人帶了有色眼鏡,有些人在説話的時候,脫離了當時的時代背景。”
張捷還建議大家把指責放在一起,對照著來。他説,任何事情不可能完全只有缺點,沒有優點。“在央企改革這個問題上,不應該以國有資産流失來算。我們可以看看説這些話的人,他們對於俄羅斯是怎麼説的?對於東歐一些國家是怎麼説的?説話的時候,得站在同樣的立場上,要是沒有立場,時不時偷換概念,而且在不同的時候説不同的話,就是在妖魔化事實以蠱惑群眾了。這不是理性的探討、不是合理的批評,實際上就是一種惡意的攻擊。”(記者 王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