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進入11月份以來,冬季服裝開始在省城各大商場全面上市,購置冬裝成為人們消費的重要內容。然而,記者走訪今年冬裝市場發現,雖然國內棉花價格相比去年出現大跌,但以棉為主要原料的各類冬裝仍延續了去年的漲勢。
2010年,飆升的棉價一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當年,國內籽棉單價從平均每公斤6元多漲到10元,最高漲到近16元的高位。2011年,棉花價格出現大跌。當前正值新棉上市高峰期,在我省運城、臨汾等主要産棉區,由於國內棉花現貨市場成交價持續下滑,籽棉市場收購價不斷走低,辛苦了大半年的棉農慌了手腳。據中國棉花交易網信息,11月1日,臨汾4級籽棉收購價格為6.8元/公斤,已經接近2010年的低位。
棉花市場陷入低迷,難以羈絆下游冬裝漲價的步伐。
11月3日,記者走訪省城多家商場發現,市場上保暖內衣、大衣等冬裝價格相比去年出現普漲。
“現在專櫃有八成的貨是新款冬裝。”在柳巷一家商場四樓,某男裝品牌專櫃的導購説。對於今年冬裝的價格走勢,這位導購坦言有一定漲幅,“冬裝每年都會漲,今年平均漲幅在10%至20%之間。”
記者從商場各專櫃了解到,今年,常見品牌的外套,500元一件的已難以覓得,多數品牌外套標價都突破了1000元。襯衣、內衣的價格也高得非一般工薪族所能承受。在商場內,多數單襯衣的標價都在500元以上,而加厚的棉襯衣,標價則高到1100元。即使是保暖內衣,一套下來也要300元以上。“一個月的工資,竟然不夠買一套冬裝。”正在某商場購物的市民趙女士感嘆。
業內人士認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上一年度棉花漲價留下了“後遺症”。省內某褲業公司銷售部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從原材料到成品需要經過多個環節,棉價對服裝價格的影響有一個很長的週期。所以,棉價大跌沒有直接反應到服裝零售終端屬於正常現象。“實際上,不少服裝企業用的棉料還是去年底和今年初高價位時期的庫存。”這位負責人説。與此同時,某品牌服裝一位代理商表示,除棉花價格之外,冬裝漲價還受到纖維、皮草等原料以及人工、運輸、門面租賃、商場進場費等成本的影響。事實上,上述成本今年以來一直在上漲。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如果棉價繼續回調,當大部分服裝生産企業的棉料庫存消化完畢,今年棉花價格下跌的影響應該在明年春季會有所顯現,並在一定程度上傳導至零售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