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經濟參考報:莫以慈善之名行商業之事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0日 17: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新華社報道,因“善款放貸”等問題公信力受損的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近日因在鄭州建設包括一座大型宋慶齡石雕像在內的河南宋基會青少年兒童活動中心項目,再次引發社會關注。據了解,該項目是河南宋基會“自籌”4億元建設的。業內人士認為,一個公益機構能完成高達4億元的投資項目,而且還是由其“自籌資金”完成,這在國內實屬罕見。

  網民認為,借名人造勢以擴大城市影響力並不鮮見,但一個公益組織花費如此鉅資打造石雕像確有不當之處“郭美美事件”出現以後,中國慈善的公信力本已受到嚴重質疑,此次建宋慶齡石雕像無疑是雪上加霜。建設宋慶齡石雕像的錢來自何處?慈善機構為何能夠染指商業?……河南宋基會有必要對此類問題給出一個交代。

  城市創意敗筆

  中國江蘇網網民“胡小武”認為,宋慶齡籍貫海南文昌,生於上海,後期主要生活在北京和上海,北京上海都有宋慶齡故居。今天“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以慈善款建了這座24.15米的宋慶齡雕像,這種不倫不類的張冠李戴型“文化混搭”和戲説歷史,讓德高望重的宋慶齡先生及其後人“情何以堪”?何況宋慶齡生前從來都是低調、節儉、不張揚的性格呢!這種做法不光破壞了歷史文脈,也降低了美學品味。類似的所謂創新,與折騰何異,簡直就是“建構性破壞”。

  也有網民認為,在城市競爭日趨激烈的時期,城市如何彰顯特色,塑造個性,打造獨特形象,是一個需要創新、創造、創意的工程。但如果舍本逐末,不惜張冠李戴、濫竽充數地進行城市營銷設計,只會落下笑柄,走向點亮城市形象的反面。

  慈善之錢“變了味”

  有網民指出,河南宋慶齡基金會,建起一座足有24米高的巨型雕塑。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在打造具有地標意義的平臺,實則是使慈善基金變了性質,把救濟弱勢群體的錢用於其它用途。

  商都網網民“李宏劍”説,慈善事業面對的是兩個群體的人群,一是通過政策走向富裕的群體,一是依然掙紮在貧困線上的群體。用富裕群體的錢改變貧困群體的落後狀況是慈善的根本目的,但是,用募捐來的錢用於投資,恐怕將會使慈善性質趨於不倫不類的狀況,産生飽受爭議的情況,落入是是非非的地步。

  “李宏劍”還認為,凡是投資,都是風險。假如投資失敗,誰又能承擔這種風險的責任?因為慈善的錢不僅具有良心上的責任,還有道德上的拷問。

  慈善精神遭蹂躪

  署名“李迅雷”的微博用戶點評説,河南宋基會正建的24米高老年婦女像,公眾以為是宋慶齡,但該會工作人員稱是黃河女兒。鄭州黃河女兒這般年紀,讓蘭州的黃河母親如何相認?若認國母為黃河女兒,那麼珠江是否會起訴?其實,建樓就直説,搞商業不道德,中國慈善業真要做大,誠信於民是關鍵。

  河南評論網網民“耿銀平”説,看看河南宋基金會“公司的投資領域涉及證券、房地産開發、融資擔保、小額貸款等行業。”公益性組織竟成了圈錢、經商組織,很富有,“河南宋基會的資産在全國2000多家基金會中名列第一”,但創富行為和慈善精神形成極大反差,“公益支出前 十 名 的 榜 單 卻 沒 有 河 南 宋 基會”。整個就是“慈善吝嗇鬼”,這就是一個標準的“郭美美第二”。所不同的是,郭美美的行為或許還出於無知,而河南宋基金卻是有意為之,這更是一種“慈善愚蠢”,是對慈善精神更瘋狂的蹂躪。(記者 陳偉 整理)

熱詞:

  • 混搭
  • 石雕像
  • 網民
  • 耿銀平
  • 胡小武
  • 李迅雷
  • 自籌資金
  • 宋慶齡基金會
  • 建構性
  • 證券
  •    

    搜索更多混搭 石雕像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