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農産品暴漲暴跌怪圈有解嗎?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10日 07: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薑蒜跌逾70% 種一畝蒜今年賠近2000塊

  “好久沒買到過這麼便宜的大蒜了,現在每斤只要2.5元了,比當初的10元差太多了!”昨日下午,正在五羊新城東興南菜市場買菜的陳伯説。顯然,昔日的“蒜你狠”已經風光不再。

  “現在大蒜的批發價到了2元以下,與2010年的蒜價沒法比。”東興南菜市場劉姓檔主表示,自今年年初開始,廣州大蒜價格便進入下行空間,目前的批發價可以説達到了近兩年來的最低價。

  業內人士表示,廣州大蒜價格的回調主要是源於主産地山東大蒜價格暴跌。據《第一財經日報》近日報道,山東金鄉縣大蒜收購價格僅為每斤8毛錢左右,不及去年此時的五分之一。金鄉縣是世界的大蒜之鄉。

  據山東農業廳官網——山東農業信息網對35種蔬菜價格的監測,10月24日-30日,山東蔬菜批發價格下跌持續,平均價格2.39元/公斤,較上周下跌5.24%,已連續4周下跌。其中,24種價格下跌,3種價格持平,8種價格上漲。生菜、茴香、萵筍價格大幅下跌,分別下跌32.75%、25.68%、25.56%。

  與上年同期相比,蔬菜批發價格下跌25.59%,其中,27種價格下跌,8種價格上漲。生薑、大蒜、菜花價格跌幅超50%,分別下跌73.13%、72.53%、52.10%;西蘭花、洋白菜、大白菜、西葫蘆、白蘿蔔、土豆、芹菜、茴香、菠菜、西紅柿、佛手瓜、蔥頭價格跌幅超30%,分別下跌49.15%、43.79%、42.54%、41.01%、38.77%、37.65%、37.40%、37.39%、34.76%、33.80%、31.73%、31.35%。

  山東其實並不是個例,近期國內農産品下跌聲一片。

  商務部發佈的監測報告顯示,上周(10月24日至30日)食用農産品和生産資料價格繼續回落。10月以來已連續三周回落。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比前一週(下同)下降2.2%,其中生菜、芹菜、大白菜降幅分別為15.4%、11.7%和11.4%,油菜、白蘿蔔、茄子分別下降6.2%、3.8%和3.7%。

  農産品暴漲暴跌最後埋單的仍然是農民。山東金鄉縣蒜農告訴記者,一畝地一般産蒜2000斤,蒜農賣蒜收入在1600塊錢,而種蒜成本在3600塊錢左右。這意味著每種一畝蒜今年要賠上近2000塊。(南方日報)

  分 析:原因何在?

  從9月中旬開始,生薑價格降勢再現。目前全國生薑價格大幅低於去年同期,11月2日價格同比下降45.5%,供給過剩,價格暴跌,菜賤傷農,姜農平均每畝損失1500元以上。此外,一個月以來,我國九成省區市大白菜價格下降,其中北京、天津、河北、海南、遼寧價格降幅達50%以上,每斤不到4角。

  為什麼我國每年都會出現農産品價格暴漲暴跌現象?直觀原因當然是,農民在種植時依去年的價格,如果去年價格好,今年大家都種,就導致供大於求,價格暴跌;今年的低價又會在第二年使大量農民棄種,供應減少,供小于求,就導致價格暴漲。農産品就在這一惡性怪圈中跌漲,致農民損失慘重。

  其實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其一,目前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價格差太大。我國政府對糧食作物一直承諾敞開收購,農民賣多少糧,政府都會照單收購,近年來我國糧食價格一直也在微漲,很少出現暴跌現象。為什麼農民不選擇種糧食而要種植風險很大又不易貯藏的生薑、大蒜與白菜?

  這是由我國目前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價格差距太大所造成的。小麥、玉米、水稻價格雖旱澇保收,但屬耕地約束型作物,産量難以提高,每畝純收入能有500元就很不錯了。我國農民人均耕地又很少,除新疆與黑龍江農墾人均耕地多些,其他地區很難拿到大量的承包地。我國又一直實行低糧價政策,市場糧價一直在國家定價基礎上小幅浮動。

  而經濟作物一般隨行就市,通過集約種植能不受耕地面積約束,每畝産量很高,而且可一年多茬種植,價格高時種植一畝黃瓜、生薑,純收入兩三萬元也不算高,與種植糧食作物相比,每畝收入能多40倍甚至上百倍。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自然會吸引那些有經濟頭腦的農民冒險賭一把,即使一年賠一年賺,其收入也遠好于單純種植糧食。如果目前這種種植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的收入差距問題得不到有效緩解,以後還會吸引更多農民種植經濟作物,從而致經濟作物價格出現更多暴漲暴跌的情況。

  其二,商業投機者的加入也加劇了波動的頻率。除了一般跟風炒作外,近年來還出現商業性農民,這些農民一般是在城市打工後賺到了錢,當看到某些農産品價格高而有利可圖後,就通過貸款方式籌錢到農村大規模包地種植某種菜果,近年來我國農産品價格暴漲暴跌中都有這類商業農民的影子。比如海南的商業香蕉農、江蘇的商業西瓜農、內蒙古的商業土豆農等,他們過去不種或者很少種植這些作物,當看到市場有機會就短期大量加入。這類新型商業農民投機者的加入,會使市場某種農産品短期內供給急劇增加,加劇了市場的動蕩,也讓原來一直從事某類農産物的專業農民受損。

  其三,某些地方的不當宣傳。近年來一些地方一直在打造本地的特色産業,比如建“土豆都”、“姜都”、“蒜都”等,這些行為從專業化分工來看沒問題,但也有些地方其實並不了解全國市場的種植行情,只是為了擴大本地某類作物的種植面積,單純在補貼、灌溉投資上向某一種作物傾斜,人為地誘導農民大量種植,結果導致産量暴增,價格暴跌,今年內蒙古不少地區的土豆價格暴跌就屬這種現象。(東方早報 鄭風田)

熱詞:

  • 暴跌
  • 流動性過剩
  • 農民
  • 農産品價格
  • 暴漲
  • 這種
  • 大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