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全國豬肉價格持續下降。昨日,新華社全國農副産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數據顯示,與9月12日相比,11月6日,全國豬肉價格降幅已超過6%。全國31個省區市豬肉價格均下降,重慶、湖北、廣西的降幅居前,在8%至15%之間。
隨著肉價的下跌,各界對年末CPI回落的預期開始加強。那麼,“豬”能否不負眾望完成拉低今年CPI的使命呢?今年最後兩個月CPI將呈現怎樣的漲跌趨勢?
對此,業界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支持CPI將回落至5%的一方指出,10月起以豬肉為主的農産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地下降,這預示著國內食品價格上漲的勢頭得到遏制。反對方則認為,豬肉價格很有可能在本月中下旬恢復上漲,CPI會持續承壓。
東方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一系列緊縮政策的調控下,CPI年底必然回落,一方面,由於6月豬肉價格大漲引發的養殖熱潮使存欄量仍然充足,另一方面,進口豬肉大增也拉低了國內肉價,所以肉價下跌的趨勢至少會延續4個月。此外,馬文峰表示,玉米是豬的主要飼料,國家糧食局曾要求中儲糧公司在11月底前將370余萬噸玉米輪換出庫,這將直接導致玉米價格的下跌。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表示,國內生豬供應偏緊局面仍未改觀,此次豬肉價格下跌也並非拐點,徹底回落預計要到明年春節後。
儘管看法不同,但二者關於CPI漲跌的基點幾乎都放在豬肉價格上,但馬文峰指出了一個悖論,即為了控制通脹,政府推出了緊縮性貨幣政策,而緊縮貨幣政策又會挫傷養殖戶的積極性以及影響豬肉加工企業的資金運作,從而降低豬肉的供應量,導致食品價格上漲,而食品價格上漲又成了通脹加劇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