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內外交困“棉城”停擺 棉農幹一茬賠一茬

發佈時間:2011年11月05日 08: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龐麗靜

  一向生機勃勃的棉城山東德州武城縣,今年卻顯得死氣沉沉。

  戚宗普近一段時間都沒有外出收棉花了。自從今年10月初去山西收棉花賠了3000元錢之後,他不再敢輕舉妄動。他自己種的4畝棉花也放在家裏沒有賣。

  今年棉花的市場行情實在太差了,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厲害。戚宗普説目前籽棉最高才賣到每斤3.8元。棉農處於保本階段,根本不賺錢,甚至賠錢。因為他算過賬,價格只有到了每斤4.5元才能賺錢。

  戚宗普是武城縣楊莊鎮戚莊村的農民。每年除了自己種棉花,還在山西、河北、濱州等地收購大量棉花販運。去年的這個時候,棉花價格天天漲。他每天早出晚歸,出去收棉花交給棉花加工廠,賺取其中的差價。

  而眼下,戚宗普感覺很沮喪,“幹一茬賠一茬”,運回來就賠。很多棉花加工廠也處於停收狀態,下游紗廠也因為賠錢停工或者維持開工,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眼看著一路下跌的棉價,昔日高速運轉的棉城,如今整個棉花産業鏈的運轉速度慢了下來,甚至處於停頓狀態,陷入觀望中。這個時間已經有一個多月了。

  武城縣集中了45家大型棉花加工企業,加工企業的數量是整個德州11個縣市區的一半。在全國,也是棉花加工企業最集中的縣域。全國很多地方,尤其是周邊河北、山西、天津、河南、山東周邊濱州、東營等縣市産出的棉花,都被販運集中到武城縣加工,使得武城成為全國知名的棉城。

  忐忑

  戚宗普感到很受傷。他在10月初到山西收棉花、外出半個月的時間,趕上8天下雨,沒有及時趕回武城。

  收貨的時候,武城還是每斤4.5-4.6元的價格,他在山西是每斤4.1-4.2元裝上車的。心想拉回來怎麼也能每斤賺回來2-3毛錢。他收了幾萬斤的棉花。但10月中旬回來的時候,籽棉市場價格已經降到每斤4.1-4.2元,並一直跌至眼下的每斤3.8元。

  戚宗普算了算,不僅一分沒賺,還賠了油錢、旅費和工錢,至少賠進去3000元。

  武城今年9月初新棉上市,價格最高時一度達到每斤4.8元。之後10月中上旬就開始回落。直降到10月底的每斤4元以下,最低降至每斤3.6元。而去年的這個時候,棉價在每斤5-6元。最高時漲到7.4元,這就是跌去一半的價格。

  武城的棉農們在忐忑中觀望。

  棉城武城及周邊縣城的棉農,從9月初開始採摘新棉,到目前已經接近尾聲。但90%以上的棉農沒有賣手中的棉花。沒有人知道目前是不是價格的底部。

  忐忑觀望的不僅是棉農。

  距離武城縣不遠的天宏棉花加工廠已經停産20多天了。他們在新棉剛剛上市時賺到了3萬元錢,卻因為後來在籽棉每斤4.5元時生産了20噸皮棉沒有賣出去,目前賣一噸賠1500元錢,就等於前期賺的都虧掉了。

  天宏棉花加工廠廠長夏行洋説,他們這段時間就等於白幹了。棉花加工廠賠錢,沒法幹,就先停工在那等著,看行情好轉再説。棉花加工廠的夥計們合夥開了一個玉米加工廠,現在正忙著收玉米。

  山東武城棉麻集團總公司總經理尹光玉表示,真是愁壞了,今年棉花行業太難幹了。只要有動作就賠錢。都是賠錢的,沒有賺錢的。目前棉農因價格低不賣棉花、棉花加工廠停收、棉花紡織企業庫存大、下游需求少不要貨,整個産業鏈都處於停擺的狀態。這種停頓恐怕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尹光玉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還是生機勃勃的賺錢場景。棉紡企業需求特別旺盛,搶著要棉花。籽棉價格一度衝高到每斤7元以上。

  武城的棉花都還在棉農手裏存著。武城附近的另一個産棉大縣夏津,一個20畝地的棉花種植戶,到現在也還是1斤棉花沒有賣,在等待和觀望中。

  掙扎

  戚宗普説,今年種棉花,投入的成本包括底肥、機耕、種子、播種、地膜、農藥、追肥、灌溉的費用,不包括人工費(播種、撒農藥、雇人拾棉費用)、包地費用等,成本就有每畝700-800元。今年棉花受災減産,平均畝産450斤左右。正常年份是每畝500-600斤的收成。就是按照籽棉每斤4元的價格,每畝也才有1800元收入。今年的人工費、雇人拾棉費用特別高,拾1斤棉花就要付出7-8毛工錢。如果再包吃包住,就相當於拾1斤棉花要付出1元錢。

  戚宗普掐指算了算,他的4畝地如果雇工拾棉,他就1分錢不賺,還要賠上幾百元錢。再加上每畝地每年大約需要20個工幫助播種、撒農藥等(每個工100元)。如果再加上包地的費用,那就徹底賠掉白幹了。

  按照多年種棉銷棉的經驗,他説他手中的棉花一定要在年後農曆二月二之前賣出去,那個時點可能會出現一個價格的小高峰。只要漲到4元錢以上就出手,否則,就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

  棉農楊守強去年的15畝棉田,今年只種了6畝,剩餘的改種糧食了。他看到武城紡紗廠的親戚去年壓了很多貨,而且很多紡紗廠停工停産,就判斷今年棉花價格高不了,“這是一個鏈條,下游棉紡廠不好,棉農不可能好。”

  他紡紗廠的親戚上月賠掉了五六萬元錢,卻不能停産,擔心停産就找不到工人,就是賠錢也在挺著。

  楊守強所在的夏津縣渡口驛鄉二屯,總共7000多畝地,已經有1000畝地改種小麥了。這在從前是沒有過的。原來都是一色的棉田。

  武城縣南洋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同海對本報表示,今年是棉花行業最殘酷的一年。眼前是一片迷茫。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就看今年誰能挺過去了。

  王同海説,武城中小型的棉花加工廠,還有一噸棉花沒收進來的。收就賠錢,沒法幹了。中小型棉花企業肯定會有死掉的,這個比例估計在三成左右。

  武城南洋紡織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洪文説,紡織廠從最高每噸3萬多購進皮棉原料,現在跌至不到2萬,價格跌去了1/3,他們産品的價格也隨之跌去1/3。價格在賠錢和下跌的通道中,對於皮棉原料目前就是用一點買一點,不敢有庫存,産量也非常有限。武城南洋紡織主做紡紗織布和服裝。

  楊洪文表示,目前棉花價格處於下跌的通道中,價格越低越不買不賣,都在觀望。而去年價格在上升的通道中,價格越走高,大家越是搶購。

  大家的心理預期是,價格下跌,認為還會再降,而價格走高,認為還會再高。眼下,就有很多人認為還不到底部。

  尋路

  劉慶同最近已經開始為合作社的農戶改種棉花之外的其他經濟作物提供服務了。他説,農民種棉花種傷心了,損失不小,不能左右市場,那就只能引導大家適應市場。

  劉慶同是武城縣天元棉花專業合作社社長,這個合作社是武城縣最大的棉花合作社,有2000多個種植戶,每戶大約10畝地,合作社總計有2萬畝耕地,1/3以上種植棉花。

  但天元合作社這些棉花種植戶中,已經有一半打算改種小麥等糧食作物了。他們算了一筆賬,現在種小麥比種棉花合算。

  棉城武城和附近的夏津,儘管土質適合種棉花,但種小麥人工少、投入的精力也少,一年種兩季風險也小,國家補貼多,收益差不多。那就不如種糧食划算。

  據統計,武城縣至少20%的棉花種植戶打算改種小麥、玉米等作物。“行業低迷,主要是需求的原因,外需方面,原來以出口為主的企業成本加大、接不到訂單。而內需方面,通貨膨脹因素導致國內市場需求疲軟。內外需交困,中國棉紡織行業上半年內外需求數量同比減少接近1/3。”魏橋紡織集團銷售公司副總經理蔡民對本報表示。

  業內人士表示,國家每噸19800元的臨時收儲價格,成本下不來。紡織企業外貿訂單不斷丟掉,這些訂單已經轉移到了成本更低的越南、印度等國家。很多紡織企業依賴出口,國外訂單減少,外需就減少了很多。而內需方面,前期棉花價格高,服裝紡織品價格居高不下,到現在産成品價格也是下跌不多。需求受到遏制,銷售量減少。下游需求不旺,陷入停頓半停頓狀態,上遊棉花加工企業、棉農也肯定停擺。“也許國家棉花收儲到很大量的時候,或者國際形勢出現變化時,棉花行業會有個方向性的選擇,行情上或許會有節點出現。”楊洪文表示。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中心數據顯示,國産328級棉花價格2011年3月10日達到峰值31228元/噸後又持續回落,跌至2011年8月17日19057元/噸的谷底,降幅達39.1%,而後又小幅反彈,從9月底至今,又轉為持續下跌之勢。

  農業部市場信息部門11月3日上午在武城調研,在夏津、武城等地,走訪棉農和棉花加工廠,調研棉農為什麼不願種植、加工廠不願意加工的相關問題。

  德州市棉花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馬俊凱對本報表示,目前解決棉花産業低迷的問題,首先國家應該出臺種棉補貼政策,類似種糧補貼政策。因為目前糧食種植,種糧補貼總計每畝98元,農民種糧積極性相對較高。而種棉目前只有每畝15元的棉花糧種補貼。種棉花風險比較大,農民種棉積極性不高。如果種棉補貼也能達到每畝百元左右或許能激發棉農種植積極性。二是出臺扶持棉花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優惠政策,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集中管理,可以減少用工數量,減少成本。

  武城縣棉花行業協會秘書長王玉松也對本報表示,如果價格過山車的行情能被控制住,能夠保持出臺政策,保持棉價的穩定,避免大漲大跌,這對農民和棉花産業更加重要。

熱詞:

  • 棉農
  • 棉城
  • 籽棉價格
  • 追肥小麥
  • 棉花價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