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朱瓊華
繼2009年之後,中國遠洋(601919.SH)有可能再度成為A股“虧損王”。
中國遠洋最新公佈的2011年三季報顯示,今年1-9月,其巨虧47.77億,相當於每天虧損約1750萬。縱觀近四年中國遠洋業績,可謂跌宕起伏,2008年9月盈利197億到2009年虧損75億,再從2010年盈利68億到2011年9月虧損48億。
“今年,中國遠洋有可能虧損超過75億,超過2009年虧損記錄。”一位長期關注航運業發展的分析人士認為,這樣鉅額的虧損,一方面是整個航運業不景氣,另外一方面也説明,其控製成本、駕馭風險的能力尚待提高。
作為中國航運業龍頭,中國遠洋自從2007年上市以來,遭遇FFA虧損、扣船等諸多“險情”衝擊,其股價,也從2007年A股上市不久後的57元/股,跌落到2011年11月3日的6.94元/股。
每天虧損1750萬
每做一筆幹散貨運輸的業務,就産生一筆鉅額虧損
“公司目前總體正常運營,第四季度的業績還不好説。”中國遠洋內部人士分析,公司幹散貨航運虧損最大,因為運力嚴重過剩,運價非常低。
根據2010年財報,中國遠洋主業為散貨和集運,二者佔總收入比重達90%,貢獻毛利80%以上。
“其實,幹散貨業務貨運量受到的衝擊並不大。”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黎雪榮分析,1~9月中國遠洋幹散貨運輸完成貨運量0.67億噸,同比下降1.75%。
集運方面卻是大幅虧損。財報顯示,1~9月集裝箱航線貨運量累計為513萬標準箱,較去年同期增加11.4%,收入下降11.7%至25.6億元。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中國遠洋幹散貨運量相當,集裝箱航運方面還有一成增加,為何去年同期卻盈利56.4億,今年卻巨虧47.8億?
中國遠洋在今年半年報中稱,上半年幹散貨運輸市場再次陷入低谷,成為近兩年來走勢最為低迷的時期,波羅的海幹散貨運價指數(BDI)平均值為1372點,比去年同期下跌了57%。
“BDI劇烈下跌,意味著中國遠洋運輸利潤率急劇下降。”黎雪榮分析,目前航運企業的盈虧成本線至少在2500點以上。截至11月2日,BDI指數仍為1859點。
此外,據今年上半年財報披露,中國遠洋幹散貨航運上半年營業成本上漲2.7%,但營業收入大幅下滑27%;利潤率為-7.5%,營業利潤同比下滑31.1%。
黎雪榮認為,急劇增長的成本,導致幹散貨運輸利潤率為負,這意味著,中國遠洋每做一筆幹散貨運輸的業務,就産生一筆鉅額虧損。
不成熟的“賭徒”
租船會一直成為中國遠洋發展的困擾
雖然航運業被譽為經濟指向的“風向標”,受到宏觀經濟影響,但是作為中國航運業旗艦企業,中國遠洋成本控制以及風險駕馭能力,備受外界質疑。
8月有媒體報道,中國遠洋涉嫌拖欠租船費用,被扣船3隻。此後又爆出,中國遠洋單方面停止合約,希臘知名船東喬治 伊科諾穆威脅要扣押更多中國遠洋的船舶。伊科諾穆稱,他旗下的兩個公司有近20艘船租給中國遠洋,合同價為5億美元。
航運業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分析,在航運業租船,一般租期年限較長,雙方簽約後,價格出現了暴跌,這是中國遠洋拒絕履行合同的根本原因。
當年簽訂合約時,最大的好望角型貨輪5年期合同的典型費率是每日8萬美元。而今年8月份以來,好望角型貨輪租船的平均費率一直保持在每日1.8萬美元左右。
“雖然中國遠洋高層公開回應稱被扣船比例很小,已經處理好了合約,但是估計也付出了較為高昂的租費。”一航運業專業人士分析。
而此類有關合約造成的損失,並非孤例。2008年中國遠洋在FFA (“遠期運費協議”)損失近40億;同期,租船合同損失達52.5億。而其當年激進的投資方式,被業界喻為“賭徒”。
黎雪榮認為,中國遠洋屢犯相似的錯誤,説明其不成熟的一面。“在遠期運費、租船合約等方面,航運業都是一樣的,但是國外公司在風險對衝、合約簽署方式方面顯得成熟得多,這也暴露了中國遠洋乃至整個中國航運業的弊端。”
而租船會一直成為中國遠洋發展的困擾。中國遠洋運輸隊分為兩類,一類為自有船舶,另一類為租船。據其官網披露,截至2008年9月30日,租入船佔船舶總數的55.4%;而截至2011年9月,共有船611艘,自有船388艘,租入船及新船訂單共223艘,佔總數比例為38%。
“自毀長城”的誘惑
輪船巨頭備戰已經提前打響
“第四季度很難扭虧為盈,虧損的額度還可能進一步擴大。”另一位中國遠洋內部人士對記者分析,經濟形勢並未好轉,BDI指數依舊低位徘徊。此外,按照航運業發展規律,第三季度因為在聖誕節前夕,其貨運業務量歷來都是航運最景氣的時段。而第四季度航運業務一般接近尾聲,航運業績很難扭轉。
此外,持續高位的油價也同樣蠶食中國遠洋的業績。
“極度膨脹的運力,破壞了整個航運市場的復蘇。”多位證券業人士有類似的分析,金融危機後,經濟復蘇之際,大量的航運公司紛紛擴張,開始了訂船業務,而一般造船週期在2~3年。但在2010年經濟短暫的復蘇之後,2011年開始發生轉折,行業景氣度開始降低,貨運量萎縮,運價低位。這時候盲目擴張的隱患顯現,大量船隻開始交貨,運力大增,供應遠大於需求,市場競爭之下,運價跌入谷底,鉅額虧損隨之而來。
“現在的情況,比2009年的情況還要糟糕。”黎雪榮分析,運力過剩會長期存在,預計要等到2012年~2013年才有望出現拐點。
儘管航運還未回暖,輪船巨頭備戰已經提前打響。今年年初,全球船業巨頭馬士基鉅資購買10艘1.8萬TEU(標準箱)巨輪;今年10月,中海集運投入11.3億美元購入12艘1萬TEU集裝箱船;而地中海航運等紛紛增訂0.8萬TEU以上大型船訂單……
“這可能是一種自毀長城的行動。”面對航運界擴充運力,中國遠洋董事長魏家福曾公開呼籲,要控制運力,不要輕易的去造新船,增加已經過剩的運力,這樣做既害了自己,也害了整個航運工業。
然而,中遠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內部員工向本報記者透露:“中國遠洋目前已有8艘萬TEU集裝箱船。而此前又預訂了8艘萬TEU集裝箱船,預計約2013年、2014年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