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在蘋果公司供應商涉嫌污染環境、沃爾瑪“綠色豬肉欺詐案”、G U C C I捲入“血汗工廠”醜聞等一系列事件尚未完全落幕之時,家樂福又被曝出誣陷顧客偷竊的事件。外資知名企業屢曝醜聞引起網民關注。
有網民認為,地方政府為了本地經濟或者説為了G D P政績往往推出許多優惠條件吸引跨國公司入駐本地,這樣請進來的企業,自然就有一種優越感,是地方政府慣壞了這些企業。
還有網民認為,應該對國內外企業一視同仁,此外,應該加大 處 罰 力 度 , 完 善 相 關 法 律 法規,建立更加嚴格的市場監督體系,讓對外資的處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讓企業違法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雙重標準”作祟
署名“余豐慧”的博客文章認為,對外企特別是世界500強企業的盲目崇拜和過度嬌慣,使其 總 有 一 種 “ 超 級 公 民 ” 的 感覺。地方政府為了本地經濟或者説為了G D P政績往往推出許多優 惠 條 件 吸 引 跨 國 公 司 入 住 本地。這樣請進來的企業,自然就有一種優越感和高於國內企業一頭的感覺。是地方政府慣壞了這些企業。
署名“劉濤”的博客文章認為,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面臨資本和外匯的雙重缺口,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極為匱乏,客觀上對外資存在巨大需求;而一些地方政府為在經濟“錦標賽”中拔得頭籌,更掀起了一輪又一輪招商引資 潮 , 各 種 各 樣 的 “ 超 國 民 待遇”助長了對待外資極度寬鬆的經濟環境。可以説,以往地方政府對外資有求必應的態度,正是導 致 外 資 被 “ 寵 壞 ” 的 重 要 原因。
文章指出,盛宴終究有散場的一天。一方面,近年來,中國人口紅利的不斷消退、耕地面積的日漸萎縮、保護環境的公民社會運動蓬勃開展,加上中國企業要求平等競爭的呼聲,使得外資的好日子走到了盡頭。就經濟發展的一般原理來看,中國經濟的傳統增長模式不可能無限期持續下去,而中國的外資政策也同樣必須做出相應調整。另一方面,外資“超國民待遇”這一現象長期存在,既對中國國內企業不公平,也不利於外資企業效率的增進。
違法成本過低
有網民指出,知名外企屢曝醜聞,與目前執法不嚴、違法成本過低,甚至對跨國大公司常常網開一面密切相關。一些外國公司在國內屢次被罰,但是依舊我行我素,這説明這種處罰對這些企業來説簡直是一點痛癢都感覺不到,違法所得遠遠高於罰款。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在歐美不但使其付出上億元的經濟代價而且早就令其關門歇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