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400萬元和30萬元,這兩者整整相差370萬元。為了370萬元獎金,姜大成到處奔波,甚至訴諸法院,但最終,法院只作出了再給他20萬元獎金的判決。(10月24日中國青年報)
政府紅頭文件寫得明明白白,招商引資獎勵的具體規定更是清清楚楚,招商局官員乃至有關縣領導更信誓旦旦地拍胸脯,只要他能拿到項目,固定資産投入200萬~1000萬元的0.5%,1000萬~5000萬元的獎勵0.8%,5000萬元以上的獎勵1%,按照獎勵辦法直接打給個人,然而,真正到兌現時,虛擬的“沭陽縣榮譽公民”稱號爽快地給了,該給的400萬獎金卻兌現了個“零頭”。
無論是當地官方否認姜大成是項目引進人,還是終審法院認定其獎勵中應該剔除招商成本,相關細節清楚地表明,是當地政府失信於民。去年底河北省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也審理過類似的民告官案件。原告韓傑起訴邢臺市政府不兌現其承諾的1650萬元招商引資獎金,而政府方面則表示:“政府文件不是懸賞告示”,“‘可以’給予獎勵,但不是強制性必須獎勵”。儘管説辭有別,但耍賴的主觀故意異常明顯。
政府“紅頭文件”的嚴肅性、權威性眾所週知,明文規定、廣而告之的招商獎勵政策卻拒絕兌現,雖然作為弱勢的民間個體打官司勝算極小,但地方政府顯然也不是贏家,付出的顯性和隱性損失遠非有限的金錢能夠衡量。早前有媒體報道,沭陽當地招商工作困難重重,大量土地閒置,連公檢法都被下達了數千萬的招商任務,可見,僅就保護大家的招商引資熱情這一點,政府都不該也不能輕易食言,畢竟今後的發展還得依靠民眾。
一言九鼎、一諾千金,是誠信社會的必然要求;建設誠信社會,政府部門必須當好示範、引導得法。政府文件説話都不算數,我們還拿什麼取信於民?因而,政府耍賴損害的不只是政府形象和政策公信力,更有當地的社會誠信土壤;為了達到“賴賬”目的就必然要尋求司法機器的袒護,不可避免地損傷司法公正;儘管終審維持原判,但這一判例難免會讓當地的經濟軟環境受到重創,最終透支的是當地的可持續、和諧發展。
“紅頭文件”不算數,有可能上當初決策時就沒有科學論證,後來發現不合理而反悔;有可能壓根就是因為政策衝動、頭腦發熱拍板,壓根就沒當真沒想去兌現;也有可能沒預料到真會招來那麼大的項目,真要兌現鉅額獎金官員自己心理出現失衡進而拒付了;也不排除一開始就存心忽悠的可能。不管何種原因導致,沭陽、邢臺等地政府“賴賬”事件顯然都是悖離科學發展觀的必然結果,值得各地政府官員認真反思。(作者:范子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