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宏觀政策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穩物價仍是首要目標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6日 06: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由曦 汪時鋒 蘇盈

  溫家寶:大力推進結構性減稅,信貸政策要有保有壓;市場預期宏調不會整體放鬆

  對於宏觀政策的方向,政府給出了新信號。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月24日~25日在天津調研時強調,要把握好宏觀經濟政策的力度、節奏和重點,適時適度進行預調微調。

  他強調,要保持貨幣信貸總量的合理增長,要完善財稅政策,大力推進結構性減稅。信貸政策要與産業政策更好地結合,切實做到有保有壓,保證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要。

  對此,多位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這並非宏觀調控整體放鬆的信號。

  值得關注的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依然是當前宏觀政策的考量重點。

  “微調”解讀

  中國經濟在今年前三個季度緩步走上了一條有別於以往超高速發展的軌道。

  其中,第三季度9.1%的GDP(國內生産總值)增速觸及了近兩年來的階段性低點。

  一些機構紛紛預測四季度GDP增速可能放緩到“8”字頭。

  如何在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之餘,確保增長動力順利切換,考驗後期的宏觀政策。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適度進行預調微調”的新提法表明政府的政策還將繼續走“平衡木”。

  談及對溫總理“預調微調”表態的理解,光大銀行首席宏觀經濟學家盛宏清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應在整體貨幣政策保持穩健的基礎上解釋,當前穩健貨幣政策總體大方向依然沒有改變。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周景彤則認為,貨幣政策雖然不宜大幅反轉,但微調的條件已經具備。

  對於信貸政策有保有壓,溫家寶強調,要保證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的資金需要,重點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符合産業政策的中小企業,支持民生工程尤其是保障性安居工程。

  盛宏清認為,宏觀政策的“預調微調”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對於重大基礎設施在建、續建項目的支持,二是對於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視。

  本報近期調查顯示,鐵路融資杯水車薪已經導致一些高鐵項目的停工或緩建。

  事實上,一些宏觀政策的優化調整已經適時展開。

  本月中旬,援助小微企業的“國九條”出爐,其中包括定向放寬銀行指標等一系列政策亮點。

  本報記者此前也了解到,鐵道部企業債再獲力挺,定位為政府支持債券。

  魯政委認為,上述政策亮點均屬於“微調”的範疇。

  穩物價仍是首要目標

  溫家寶同時強調,要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首要任務,繼續搞好物價調控,穩定通脹預期,落實社會保障措施和救助機制。

  魯政委認為,這表明馬上就出現全面的政策放鬆仍不可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以來,物價總水平漲幅開始回落,9月份CPI同比上漲6.1%,市場普遍認為,年內價格運行拐點特徵已經得到確認。

  盛宏清認為,雖然最近幾個月中CPI同比價格出現回落,但不應過早得出通脹已經進入下行通道的趨勢性判斷,“如果歐美經濟出現上行趨勢,中國投資增速反彈的話,PMI指數將很快走高,CPI也將觸底反彈。”

  經過2008年4萬億投資應對金融危機的宏大政策手筆後,中國經濟正進入宏觀經濟刺激政策實施的中後期。

  但中國的宏觀經濟刺激政策走向階段性完結,又趕上了歐美債務危機步入惡化。

  實體經濟走向如何得到政府高層的關注。

  溫家寶説,國際金融危機還沒有結束,要把更大的力量放在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扶持戰略性新興産業上來,這不僅是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舉措,而且是使我國具有長遠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結構性減稅路徑

  從溫家寶的表態來看,個稅減負並不是唯一的政策禮包。

  他強調,不僅要大力推進結構性減稅,而且財政支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重點,把錢花在刀刃上。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財政收入的情況來看,目前中國有條件來推進結構性減稅的改革。

  財政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累計,全國財政收入已經達81663.34億元,增長29.5%。

  施正文認為,目前迫切需要推進的結構性減稅包括,對符合要求的高科技企業和資源集約型企業等新興産業給予更多的財政支持,降低高科技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的門檻,讓更多的企業能夠享受到15%的稅率。同時還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

  當前結構性減稅面臨的最大難點就是增值稅“擴圍”,具體是指將目前一些徵收營業稅的行業(比如現代服務業、不動産等)改為徵收增值稅,納入增值稅抵扣鏈條,消除重復徵稅,從而降低這些行業的稅負水平。

  “擴大增值稅徵收範圍,相應調減營業稅等稅收”已經納入了“十二五”規劃。

  施正文表示,這是一項對企業減負有著重要意義的結構性減稅措施,但由於涉及中央和地方利益分配格局的再調整,且確實存在一些技術難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孫鋼曾撰文表示,分步實施的增值稅擴圍改革必然導致增值稅範圍的逐步擴大和營業稅範圍的逐步縮小,關係到分稅制何去何從的命運。

  2010年,國內增值稅收入為21092億元,佔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28.8%,而中國的第二大稅種為企業所得稅,2010年該稅收入為12843億元,佔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17.5%。

  這表明,中國的前兩大稅種都是共享稅,所佔份額已達46.3%,若營業稅也改為增值稅,共享稅的份額將超過60%。

  目前由於分稅制以及財權和事權的不對等等因素的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對於自己的財政狀況時常叫苦不迭。這也是針對進一步擴大共享稅比重的決策需要考慮的現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