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提前掌握重要經濟數據有時能決勝商場,因此,近年來不少唯利之徒不惜冒違法風險,屢屢盜取國家重要經濟數據。最近,又有兩名國家幹部因此而被繩之於法。
犯罪成本小利益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明確規定,一切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國家秘密的義務。任何危害國家秘密安全的行為,都必須受到法律追究。國民經濟主要數據在正式發佈前,屬於國家秘密。然而,總有人敢鋌而走險進行泄密,原因只有兩個字——利益。
看孫振、伍超明二人案件發現,他們的泄密對象都是證券行業從業人員。宏觀經濟數據對一般百姓而言不算什麼,對證券行業從業人員卻意味著可觀的經濟利益。
據該行業有關人士透露,看似簡單的一個數據,有可能創造一個投機性交易機會。比如,在債券市場,若獲得的數據較市場預期悲觀,則提前賣出以控制風險,若獲得的數據比市場預期樂觀,可先期購入以獲利。還有,證券公司的研究員如果總是能準確掌握宏觀經濟數據,就可以獲得基金更多的“分倉”收入,也有更多的客戶願意跟著他,還能獲得公司的獎勵。
中國行為法學會副秘書長陳驚天博士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重要經濟數據的流轉環節多,監管難,重要經濟數據的犯罪成本小,利益大也是造成泄密案件屢屢發生的原因。陳驚天説,刑法關於涉密犯罪的規定還是比較完備的,但是犯罪的一般預防的效果是與“違法必究”得到實踐印證的程度呈正向關聯關係的。實踐中查辦泄密案件存在發現難、取證難、立案難、處理難的問題,使得打擊犯罪的力度跟不上去,被查處的比例小,犯罪成本自然很小。犯罪成本小利益大的客觀環境容易使人鋌而走險。
泄密引發市場波動
少數人提前獲取重要經濟數據中飽私囊,卻擾亂了市場秩序,侵犯了廣大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比如,今年4月14日,香港媒體提前曝光內地經濟數據後,全球金融市場因此波動。路透社報道稱,美元指數DXY挫跌至近16個月低位,此前洩露的中國經濟數據略勝過分析師預期,推動歐元對美元升至1.45美元附近。
陳驚天認為,重要經濟數據反映了國家宏觀經濟指標,它不僅關乎決策層對國家未來宏觀經濟政策的把控,更是判斷中國經濟未來走勢的風向標。每一次經濟數據洩露以後,股市發生異常波動,異常波動背後就有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出現。洩露重大經濟數據的行為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影響,經濟秩序遭到了破壞,干擾了經濟的正常運行,甚至於會威脅國家經濟安全,危害極大。
保密管理日益嚴厲
針對屢屢發生泄密案件的狀況,我國有關部門已採取更為嚴厲的監管措施。國家保密局新聞發言人、副局長杜永勝表示,國家保密局會同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保密管理措施。
為減少數據被洩露的可能性,國家統計局已從7月份起調整統計數據發佈方式,提前數據發佈時間。同時,還進一步縮小了涉密數據的人員和範圍。
如何進一步提高中國數據的保密能力?陳驚天建議,對涉密單位的外部環境建設,一是要加大涉密犯罪的打擊力度;二是要加大相關行業的監管力度。對涉密單位的內部環境建設,一是要加強法律觀念教育,通過各種形式幫助指導有關工作人員和涉密人員增強保密意識,提高保密技能,加強法律觀念,築牢保密思想防線;二是要加強內控管理制度建設,要健全保密措施,強化內部管理;要組織專項檢查,加強內部監控工作。
統計局央行原幹部泄密獲刑(鏈結)
本報北京10月24日電 (記者鄭娜、石暢)去年5月以來,我國宏觀經濟數據多次被洩露。在今天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瀆職侵權檢察廳副廳長李忠誠通報了兩起洩露涉密經濟數據案件查辦情況。國家統計局幹部孫振、中國人民銀行幹部伍超明因故意洩露國家秘密罪,分別獲刑5年和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