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海康人壽投資部經理劉思恩:不要妖魔化高利貸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22日 1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證券市場比較令人心寒的一點,就是什麼東西跌得慘了,就會有人説它壞話、傳它謠言。今年夏天的債市,就是這麼個倒楣蛋兒。倒楣蛋兒們不怕正常的拋售,但是不能接受歧視和誤導。我看到網上有某知名股票基金經理的一段微博,大意是世界上只有人靠投資股票致富,但沒有人是靠投資高利貸發財的,因為股票跌了,只要熬得住,以後還能漲回去,但高利貸的債務人如果破産,投資就全部泡湯了,再也沒法翻本。

  這種帶有歧視性的評論,是很讓我們債市中人拍案而起的。憤慨的理由,並不是單純的投資觀點之爭,而是那些人有意混淆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的差別,一來很容易誤導個人投資者,把他們的辛苦血汗錢進行不合理的分配;二來説得更深遠些,一味地歧視高利貸的債權人,卻同情借高利貸後違約逃債的人,或把金融風險的首惡歸咎於放貸者,而不是借貸者乃至整個金融體制,這是我們具有悠久歷史的惡劣偏見。

  要知道,股權投資遭遇下跌和債權投資遭受違約,這兩種損失,在商業倫理上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前者股權投資者等於是企業大股東成了一家人,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本該與企業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後者是本不是一家人的債權人被一同拖下水遭難。又好比前者是某人重病臥床,但是還負有做人的基本義務,後者卻是一死百了,沒有義務但也永遠失去了所有的權益。

  所以,股票大跌是常見的,債券違約是罕見的。一個健康穩定的社會和經濟體,投資債券的風險肯定比股票小,甚至投資高利貸的風險也應該比股票小(當然你不能拿投資小商販的高利貸和投資國有銀行股票的風險進行不平等的對比)。

  9月底是債市最恐慌的時候,交易所裏可以找到20個以上稅後收益率超過8%的城投債或房地産債,期限大約5年。而5年的國債收益率只有3.7%。如果我們投資于上述高收益的20個債券,即便在購買後立即出現20%的破産,剩下的80%的高息債券在五年後依然可以達到投資于國債的相同收益。換言之,9月底的債券價格,隱含意思是投資者認為未來五年會有近20%的城投債無法償還其發行的債務,而且這些債中大部分評級超過AA!

  AA級的債券如果出現20%的違約,這是中國證券市場從來都沒遇到過的,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在過去三十年也沒碰到過。如果碰到這樣的經濟環境,投資股票的虧損難道只有20%嗎?買債券的人去擔心20%的違約率,好比躺在心臟病重症病房,卻煩惱自己長了牛皮癬;又好比遭遇了8級地震,還在擔心陽臺上的花盆會不會碎。

  即便是非證券化的民間高利貸,如果是在一個健全理性的體制下被管理,那本身並沒有道德上的劣勢。金融的本意就是通過調控資金價格,把錢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高利貸的風險,在有效市場中會被其高收益合理地彌補。高利貸和經濟詐騙不要畫等號。借了高利貸的人如果還不出,不能向國外一逃了之,更不是繼續過著奢華生活,借新錢還舊錢。

  國外金融市場裏,靠高息垃圾債券發財的案例比比皆是。國慶後,交易所債券和封閉式債基的井噴式反彈,也正是經濟降溫期金融市場的正常現象。尤其是高息信用債,好戲應該還沒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