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今年5月,記者就曾來到山東德州的夏津進行採訪,當時,帶著對價格上漲的預期,當地大部分棉農都不願出售手裏的棉花。然而5個月後的光景顯然不像他們想象得那麼美好,想在高點賣棉花的願望落了空。
5月的夏津縣宋里長屯,瀰漫著對後市的樂觀情緒,大部分棉農都把去年的棉花存了起來,因為他們認為每斤5塊錢左右的收購價很可能會上漲。
當時,德州市夏津縣棉花種植戶張士臣告訴記者,頭年前是六塊多點,人們捨不得了,希望能漲個錢不能。
捨不得賣,接踵而來的卻是價格一路下行,從5塊到4塊5,再到4塊,再到3塊多,在這個過程中,不少農民黯然賣出了手中的存棉,還有部分棉農則是因為強烈的不甘心,把去年的棉花留到了現在。
馬俊凱告訴記者,去年的棉花到現在還沒賣,估計這個比例有5%左右。
儘量在高位賣棉花,幾乎是所有棉農的願望。事實上因為多年來一直種棉花,農民們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場經驗。但過於劇烈的行情波動,卻能輕鬆攪亂他們的頭腦。馬俊凱認為,單靠農民自己的見識和了解信息的渠道,很難實現踩準行情。
那時候這個行情把人鬧糊塗,馬俊凱告訴記者,農民獲得信息的途徑除了電視就是社會上的收購信息,沒有其他的渠道,(如果)農民了解棉花價格的行情,能夠避免一味的觀望吸收可能賣不了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