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涉農貸款30%增長 財政補貼模式或存隱憂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5日 0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向被銀行視為高風險、低利潤的“燙山芋”的涉農貸款,近年卻正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長。

  據悉,涉農貸款的高增長,除銀監會要求銀行全年涉農貸款投放增速高於或不低於全部貸款增速的要求之外,財政的增量獎勵是其中一個重要推手。“涉農貸款利率空間有限,管理人力成本相對高,因此財政補貼成為各銀行爭相競取的香饃饃。”一家城商行分行副行長透露。

  不過,這種模式下的涉農貸款增長不僅給地方政府帶來了財政壓力,也造成了銀行的不良率上升隱患。

  增量

  2009年財政部出臺對縣域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資金的措施,對上年涉農貸款平均餘額同比增長超過15%的部分,按上年貸款平均餘額的2%比例給予獎勵,同時如果上年末不良貸款率同比上升,不予獎勵。伴隨著此措施的實施,近兩年來農村貸款一直保持著30%左右的增幅。

  數據顯示,2009年,全部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9.14萬億,同比增長32.3%;2010年全部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達到11.77萬億元,同比增長28.6%。央行統計,今年上半年,農村貸款累計新增 1.26萬億元,餘額同比增長28.2%。“預計今年涉農貸款的增速也將保持在百分之二三十。”據財政部一熟悉涉農貸款補貼政策的官員預估。

  與此同時,財政對涉農貸款的補貼力度也不小。如2009年度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獲得補貼資金2.19億元,是其利潤總額的1.2倍。因此,更多的縣級以下農商行、農信社、村鎮行寄望能納入政策照顧範疇。

  遼寧省的葫蘆島連山農村商業銀行是一家區級農商行。該行胡行長向記者表示,銀行支農力度並不比縣級金融機構小,但不能享受同等財政補貼,為此,他曾向葫蘆島財政局財政廳反應,也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要求將試點擴展至縣級以下區域。

  多家農商行、農信社向記者表達了涉農貸款財政補貼的必要性。而不少政府和銀行在傳達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時,也要求各金融機構千方百計發展涉農貸款,爭取財政獎勵。

  隱患

  事實上,這種財政補貼政策刺激下的高增長模式,並不如想象船順利,有來自財政的壓力,也有銀行自身的隱患。

  近期,財政部金融司副處長闞曉西指出涉農貸款面臨財政補貼支出壓力,尤其是縣域金融發展壓力。

  他表示,地方配套財政支出的壓力相當大,難以再承擔支持縣域金融發展的責任。這可以從目前實施的縣域涉農貸款增量獎勵政策得到驗證,縣級政府都歡迎這樣的政策,都希望能夠實現這項政策,但縣級政府願意按照政策要求給予配套獎勵資金的很少。

  “財政補貼各級下放,甚至可能出現補貼資金被截留的現象。”上述城商行分行行長表示。

  其實,拋開財政補貼,農商行、農信社等金融機構,對涉農貸款放貸主觀意願也並不強烈,因為涉農貸款風險高等老大難問題並沒有根本解決。上述城商行行長表示:“涉農貸款利率一般和銀行貸款利率持平,略有浮動,貸款10個億給一個大型企業,不需要太多管理,但是農民貸款面廣,量小,卻要支出相同的人力成本,承擔管理的風險,資金利用率也不高,流動性不可控。”

  江蘇一家農信社人士也向記者抱怨,涉農貸款貸款量小,統計戶量卻很大,農戶無擔保,維護成本高。“就我們來説,即便是2%的財政補貼難以彌補成本,難以消除銀行對涉農貸款風險的擔憂”他表示。

  更重要的是,追逐增速與對2%財政補貼的依賴背後,是不良率的隱憂,尤其是農信社等小金融機構。根據央行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末,農信社涉農貸款的不良貸款率為11.53%,遠高於金融機構涉農貸款不良率4.09%的平均水平,農村商業銀行不良率相對低,為2.47%,不過也逼近財經部規定的不良率超過3%不予補貼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