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每經記者 張敏 發自北京
國土部昨日(10月13日)發佈的百縣千鎮國土資源違法違規問卷調查顯示,3/4的受訪者認為,國土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城鄉基礎設施用地量增加,成為國土資源領域違法違規行為發生的主要原因。
另外,地方政府發展經濟願望強烈,依法依規用地意識不強;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機制不健全,手段有限,不能及時發現並制止違法行為等,也被認為是土地違法的誘發因素。
在“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地加大各項建設的情況下,用地指標緊缺幾成常態。按照國土部的數據,今年1~8月,全國計劃指標安排使用已佔全年80%以上,其中12個省份幾乎已將全年的計劃指標用盡。
根據媒體披露,近期有多達28個省份提出了追加用地計劃指標申請,總量合計已超過400萬畝,相當於已下髮指標的2/3。儘管國土部尚未公開表態,但用地指標的偏緊顯然已經受到重視。
根據上述調查,在違法用地項目的主要類型中,農民建房、中小型工業項目、公共事業項目、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佔據絕大多數。
在土地違法違規行為上,主要表現為 “未經批准非法佔用土地”、“擅自改變土地用途”、“非法轉讓、出租土地”等。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和省級重點工程項目違法違規行為屢見不鮮,受到中央和地方的多次警告。對此,超過半數受訪者認為,必須嚴格查處,因為“重大工程項目有示範效應”。
受訪者還建議,要改革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用地審批制度,使基本建設程序與用地報批程序相協調,提高工作效率。
而在用地指標上,地方基層則表示,部、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提前謀劃,做好用地指標安排、審批等方面的服務和保障,不能將矛盾交給市、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