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股票 >

溫商之痛:誰製造了溫州“病人”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4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0月13日,溫州飄起了濛濛細雨,“老闆跑路”陰霾,便如同這霧氣般瀰漫在大街小巷。

  哪些老闆可能會“逃路”,如何穩定這些企業,幫助它們渡過難關?如今已成為溫州市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一位當地官員對本報記者表示,根據近期的摸底調研,多家“跑路”企業的一個共同特徵是,盲目多元化擴張和相互擔保,而那些專注于主業的企業,受到信貸緊縮的影響相對較小。

  當天下午,在溫州龍灣工業區,箱包公司老闆郭明(化名),一直在望著窗外的雨發愣。他做了十多年的工廠,如今一直虧本經營。固守不變,企業只能茍延殘喘,但如果像其它企業一樣擴張,他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跑路”的胡福林?

  胡福林的跑路與歸來,刺激著許多像郭明一樣的溫州商人。

  繼續虧本經營?

  這是郭明做老闆的第18個年頭,40歲的他,看起來要比實際年齡蒼老。最近,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面對記者,郭明點燃一支香煙,半天説不出一句話。

  郭明的工廠坐落在龍灣工業區,擁有自己獨立的廠房,旗下員工130人,生産的箱包遠銷至歐洲各國。

  “2004年至2005年,是最賺錢的時候,但現在,經營環境越來越差了。”郭明稱,2008年遭遇了金融危機,因為公司業務主要是做外貿,遭遇了一些挫折,但“只是銷路不好,毛利率也有5%左右”。

  “現在的經營環境,比2008年還要差!”郭明説,公司的人工成本由之前的每人每月1800元左右上漲至2500元,而材料成本、用電成本都大幅度提高,致使毛利率降至3%以下。“現在,我們每年的銷售額還有幾千萬,但利潤已經從幾百萬降低至百萬,再降至幾十萬,到現在,基本是虧本經營。”

  這樣的經營狀況,早已讓郭明對公司的主業心生動搖。而與他同時起步的老闆,很多已經進入房地産、新能源等高利潤産業,還有更多的朋友進入到擔保、高利貸等領域。

  “曾經也有朋友讓我將公司裏的錢參股擔保公司,放高利貸。” 郭明直言,當時這對他來説確實是很大的誘惑,畢竟“很多朋友確實因為放高利貸賺到了錢”,但最終,考慮到過大的風險,他還是放棄了。

  但堅守主業,卻讓他越來越失望。“雖然訂單已經排到年末,但企業在虧本”,而且,“這麼多工人要吃飯,做了這麼多年的企業,也不能因為暫時的困難就關掉企業”。

  雖然,郭明稱,如果工廠轉手,也會有人接手,不過,“賣完公司,我做什麼呢?”郭明坦言,他確實一度認為自己“很多時候過於保守,才導致固守在這個低利潤的勞動密集型産業”。

  “固守本業,難以發展;盲目擴張,可能破産。”郭明仍在進與退之間躊躇。

  胡福林式悲劇

  郭明的困擾,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或許也曾遭遇。

  與胡福林相交20年的眼鏡商陳女士對本報記者表示,胡福林的失敗之處在於“盲目擴張”。16歲開始就在父親店裏打工的胡福林,如今已經在眼鏡的研發、生産、連鎖銷售等各個環節完成了全産業鏈佈局。

  不過,眼鏡行業極低的毛利率,促使了胡福林的多元化。繼進軍地産業後,2008年,信泰集團又大舉進入光伏新能源産業,並先後投資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公司、溫州中硅科技公司等多家光伏企業,“投資數億元”。

  “胡福林戰線拉得太長,多元化擴張的步伐太快,這是其遭遇困境的根源。”陳女士稱,信泰遭遇了信貸緊縮時,“許多項目投資至一半,胡福林只得借高利貸”。一位知情者向本報記者透露,當時,銀行抽離的資金達到6000萬,並最終導致信泰資金鏈破裂,“這是壓垮胡福林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今,跑路的胡福林已經歸來,溫州政商兩界也在積極推動信泰重組。不過,更多的“跑路者”,或許不會像胡福林那麼幸運。

  此前跑路的巨邦鞋業總經理王和霞就是一例。在7月27日消失後,她就再也沒有出現。據龍灣區鞋業行業協會披露,王和霞出走的原因是,“涉足一家非法擔保公司”,由於擔保公司老闆出逃,王也被迫失蹤。

  據當地一位鞋企老闆介紹,王和霞涉足的擔保公司,其實就是幾個人湊錢放“高利貸”。普遍的做法是,自己出一部分資金,然後以一分半到兩分的利息從民間融資,然後以三四分甚至更高的高利息借給他人,從中牟利。據稱,王和霞此次失蹤,涉及金額五六千萬元,而像王和霞一樣的“老闆”,在溫州永強一帶就有上百個。

  “多元化”衝動

  溫州當地一位官員對本報記者表示,“跑路”企業家一般有兩類,一些像胡福林一樣,盲目擴張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陷入困境。還有一類,就是像王和霞一樣放高利貸的。

  “溫州一部分企業確實遭遇挫折,但不能説整個溫州經濟崩盤了。”溫州經濟開發區一位官員對本報記者稱,該開發區目前只有兩三家企業老闆跑路,不是“重災區”。“所有的公司都要接受考驗,那些落後的公司當然會被淘汰,但其它公司會崛起。”他還舉例稱,“人本軸承、正康實業等公司專注主業,不斷進行産業升級,就發展得很快”。

  正康實業董事長黃建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家主營“不銹鋼帶、不銹鋼管材、管件”的企業,1999年成立時資産僅700萬元,如今資産規模已達2億。“2004年,公司開始專注産業升級,只有向有前景、有科技含量的産品轉化,未來才會有競爭力”。

  “10年前,我們用1噸鋼材生産鋼帶,可以賺4000元,而現在只能賺400元。如果不研發,生産有技術含量的産品,公司早就運營不下去了。” 黃建聰稱,之前,朋友曾多次拉他進入房地産、擔保等行業,但他認為“做實業還是要專注”。

  不過,隨後,黃建聰卻出人意料地談起,從2006年開始,他就一直在關注新能源LED産業。

  “經過長時間的考察我發現,LED的市場前景很不錯。如果項目方案審批下來,我們打算投資3億到該領域。”黃建聰稱,為了分擔風險,他會引入合作夥伴,自己持股比例在40%至50%,投資金額在1.5億左右。而不足的資金,他表示會從銀行貸款。

  “我不會成為下一個胡福林。”當記者提及“多元化風險”,黃建聰信心十足地説,只有倒掉的企業,沒有倒掉的行業。而僅僅兩天前,主營LED産品的深圳均多立公司董事長毛國鈞舉家外逃,並由此引發了“LED倒閉潮是否將出現”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