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北京10月11日電 (新華國際時評)“多事之秋”中美尤需良性互動
新華社記者徐劍梅
不到4個月時間裏,中美兩度舉行亞太事務磋商,“把問題放到桌面上來談”。中美這一最新互動,意味深長。
毋須諱言,最近這段時間,美國做了不少損人未必利己的事情。7月,奧巴馬向達賴敞開白宮大門;9月,宣佈對臺新軍售計劃;10月,美國會參議院啟動議案,意圖逼迫人民幣加速升值。美方違背了兩國建立合作夥伴的精神,中美關係的總體發展因此明顯受到干擾。
在這種情況下,中美高層繼6月夏威夷首次磋商之後,再度在北京對話亞太事務,零距離“熱議”美對臺軍售及人民幣匯率等中美之間敏感問題。一方面,這表明中美亞太事務磋商機制誕生時間雖短,但地位相當重要,已成兩國處理重大分歧、就雙邊關係進行“風險管理”的有效平臺;另一方面,兩國的重視態度及新機制的議題設置,清晰傳達出這樣的信號:良性互動、妥處分歧,有效協調應對亞太地區和國際事務的挑戰,仍是兩國共同致力的目標,中美合作夥伴關係發展的大局沒有改變。
中美在亞太地區擁有廣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也各自擁有廣泛而重要的影響力。奧巴馬入主白宮後,打出“重返亞洲”旗號,戰略重心向亞太傾斜,亞太合作成為中美全球合作中日益重要的組成部分。對此,中方立場是明確的,正如今年1月胡錦濤主席訪美期間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所言,中國歡迎美國作為一個亞太國家為本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努力。
中國期望與美國共同立足亞太,努力構建在亞太相互包容、良性競爭、合作共贏的互動格局。但是,中美在亞太事務上開展合作,基本前提之一是雙邊關係能夠健康穩定地向前發展,不受過多過分的干擾。當然,任何國家對國際和地區問題的看法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更何況這樣兩個全天候、全方位地進行全球性接觸、雙邊關係具有重大全球性意義的大國,這正是雙方需要加強交流和協調的原因。
儘管如此,不管國家大小和親疏程度,國與國相處的基本原則是一致的,那就是尊重和理解彼此的核心利益關切,少砌隔閡之墻,多架溝通之橋。美國國務卿希拉裏曾説,中美關係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果真能將這八字箴言貫徹到行動中,相信美方自會重新考量對臺軍售等在兩國關係中毀路拆橋的不智之舉。
今年以來,世界似乎格外不得安寧。中東持續動蕩,歐債持續糾結,西方社會頻現社會抗議風潮,非洲多國與糧食危機苦苦鬥爭,而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加大。當此之際,如果最具發展生機和活力的亞太地區也出現緊張對抗和惡性競爭,不僅將嚴重損害相關各國的國家利益,對世界和平與發展的衝擊後果更不堪設想。
反過來説,只要亞太保持穩定與繁榮,繼續帶動全球經濟增長,世界即使局部動蕩加劇,也不會脫離和平與發展的總體軌道。因此,在世界的“多事之秋”,中美在亞太地區加強良性互動,拓展共同利益,妥善處理可能出現的分歧,必將成為亞太與世界穩定與繁榮的有力保障,善莫大焉,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