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合理性存疑 業界盼改善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11日 0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上海金融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10月8日,國家發改委發佈通知,國內汽、柴油供應價格每噸均下調300元,調整後的汽、柴油供應價格分別為每噸8280元和7430元,大約每升分別降0.22元、0.26元。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的定價模式並未真正體現油價波動帶來的變化,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仍需繼續推進。國際油價下跌帶動國內降價

  由於歐債危機得不到解決及對全球經濟衰退的擔憂,8月初以來,國際市場油價震蕩下行,目前跌幅已超過25%。分析人士表示,此次發改委下調成品油價格與近期國際油價走勢持續低迷有關。國慶節後國際油價不僅持續下跌勢頭,且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近8個月來首次跌破100美元/桶關口,這對進口量佔“半壁江山”的國內成品油價下調來説,無疑起到重要作用。

  不過,仍有不少消費者質疑,為何國際油價與國內油價的下調幅度與節奏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如自10月9日淩晨起,汽、柴油價格每噸均降低300元,相當於每升分別降低0.22元和0.26元。而10月7日,辛塔、布倫特等原油産品報價分別為106.79美元/桶和105.88美元/桶,相比4月7日(上一輪發改委調整汽柴油零售價時)120.48美元/桶、122.67美元/桶的價格,跌幅為11%和13%左右。而我國這一輪汽柴油零售價降幅僅在3%到4%,降幅明顯低於國際原油在這6個月期間的降價幅度。

  對此,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解釋,按規定,只有當國際市場相關油種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國家才會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如果單純從時點價格比較,國際市場油價從前期每桶120美元的高點回落至目前水平,下降幅度確實早就超過4%,但從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看,有一個逐步回落的過程,近日才達到4%的調價邊界條件,國家因此決定適當降低國內成品油價格。”定價模式仍不完善

  據統計,自2008年以來,發改委共16次調整價,其中10次為上調,6次為下調。國內最近一次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調整發生在4月7日,至今已有五個多月保持在歷史最高價位上紋絲不動。同時,發改委此前最近一次下調油價是在2010年6月1日。在歷次調整中,百姓感覺最多的是國內成品油價走勢呈現“漲多跌少”的特徵。尤其是今年,當國際原油油價跌幅甚至超過25%,國際石油期貨價格下跌超過9%時,民營加油站就紛紛開始降價促銷,但中石化和中石油卻不見降價,發改委也沒有統一下調油價,這種成品油定價模式是否合理,引起業界質疑。

  近日,國家發改委表示,將在現行體制機制框架內,圍繞縮短調價週期、加快調價頻率,目前改革思路正在研究論證過程中,待各方面意見基本達成共識後將擇機推出。對於調整週期的改變,普遍説法是從22個工作日變為10個工作日。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鄧鬱松認為這並不足夠,而應實時調價。最理想的辦法是每天公佈一個最高限價,由企業在最高限價下自主定價。他指出,下一步一定要推進石油流通體制改革,在整個煉製、批發、零售、油源的各個環節給各種主體平等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