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文化産業去年增加值突破1.1萬億 增長25.8%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9日 09: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根據權威統計,2010年我國文化産業增加值突破1.1萬億元,比上年增長了25.8%,佔GDP的比重為2.75%。2004年以來,我國文化産業發展一直快於整個經濟發展。2004年至2008年間,文化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3.3%,比同期GDP的年均增長速度高近5個百分點;2008年至2010年間,文化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4.2%,比同期GDP的年均增長速度高了近一倍。文化産業何以實現如此快速的發展?

  文化部文化産業司司長劉玉珠分析認為,近年來文化産業增速很快,主要取決於幾個因素:一是我國經濟的繁榮發展,帶動了強勁的文化市場需求,物質生活得到不斷滿足的人民群眾,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強烈;二是文化體制改革的豐碩成果,過去文化單位一直是事業單位,文化市場發展不夠充分,導致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不足,文化體制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增速快是因文化需求和市場供給得到了釋放。

  三是進入“十二五”時期,各地陸續出臺了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許多地方將發展文化産業寫入了“十二五”規劃;四是科技與文化相結合,帶動文化産業不斷走向高端,為廣大投資者創造了新的投資空間,許多民間資本、社會資本躋身其中,帶動文化産業整體趨向繁榮。

  從各地的文化産業發展現狀看,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由於經濟基礎好、市場需求強,其文化産業的空前繁榮已毋庸置疑,而中西部地區在文化産業發展中也展現出強勁的上升態勢。前不久公佈的重慶市文化産業發展報告顯示,重慶文化産業連續5年保持25%以上的增速,平均增速達到了28%。相關專家分析,整合資源、推出一批有實力的文化骨幹企業、出臺優惠扶持政策、打造文化産業基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重慶文化産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文化産業的繁榮發展,不僅切切實實地體現在增長速度上,更體現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傳統産業升級的巨大推動作用上。近年來,山西省大批民營資本轉向文化旅遊産業,特別是煤炭行業轉入文化旅遊産業的項目與資金源源不斷。通過政府鼓勵民營資本和煤炭行業投資文化旅遊産業,近3年來,山西民營資本投入文化産業的資金總額達到425.5億元,其中投入旅遊産業的資金總額高達326.3億元,僅煤炭、焦炭、電力等企業轉型投資旅遊業的資金就超過200億元。

  同時,文化産業在解決不同層次群眾的精神需求、解決勞動力就業、帶動相關産業發展等方面也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就拿網絡遊戲來説,我們作過測算,網遊對相關産業會産生1:10的帶動效果,它每賺1元錢,所帶動的産業鏈相關行業就能賺到10元錢,文化産業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視。”劉玉珠説。

  相關研究發現,發達國家的家庭文化支出一般佔到家庭總收入的15%至18%。我國人均GDP目前已經突破4000美元大關,可以據此推算出文化市場大約有5萬億元左右的潛在需求,足見我國文化産業的發展空間多麼巨大。劉玉珠表示,“未來如何發展尤其是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

  劉玉珠認為,目前我國文化産業發展還不均衡,促進文化消費、繁榮文化産業,必須因地制宜。對於東部、中部、西部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地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政策分類指導。“東部地區人才集中、消費水平較高,我們提出‘結構調整、提升品質、內容引導、鼓勵創新、適應市場’的原則,提升消費者的欣賞水平和消費層次;中部地區在人才、市場、科技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欠缺,我們相應提出‘完善政策、擴大消費、項目帶動、推動發展’的原則。”

  如何保持文化産業持續穩定發展,劉玉珠總結認為,“文化産業發展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我們只有遵循文化産業發展規律,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用科學態度來對待每一項政策、每一次決策,才能讓文化産業得到穩定、長足的進步。”(記者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