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南昌10月8日電(記者王運才 郭遠明)“招工難”不再是城鎮工業園區獨有現象。秋糧收割在即,鄱陽湖區一些種糧大戶也遭遇到“招工難”。
在鄱陽湖糧區,成片黃澄澄的稻田延伸至天際;沉甸甸的稻穗預示著今年秋糧豐收在望。日前,記者走進位於鄱陽湖深處的鄱陽縣鴉鵲湖鄉。
這裡原是鄱陽湖的一個荒涼湖洲,每逢秋冬退水時,一塊形似鴉鵲的湖洼就顯露出來,當地群眾因此稱之為鴉鵲湖。這個只有1.2萬多人的湖濱鄉擁有近5萬畝農田,是鄱陽湖商品糧生産基地,其中種植百畝以上的種糧大戶有70多戶。
與其他種糧大戶一樣,鴉鵲湖鄉種糧大戶戴國培正為即將到來的糧食收割用工犯愁。圍坐在古色古香的磚木老房子裏,這位承包種植了1000畝水稻的種糧大戶向記者嘮叨起最近幾年逐漸出現的“招工難”。
“每年水稻栽插和收割時,我們用工最緊張。”戴國培告訴記者,“去年我出到每天100元的工錢,還包飲食,竟然請不到幫工。因為人手不足,我晚稻栽插錯過了最佳時節,水稻抽穗期與寒露風遭遇,糧食減産嚴重。往年上千斤的晚稻畝産量,去年才300多斤。”
戴國培撫著額頭直嘆氣:“現在種糧大戶招用工一年比一年難,一天200元工錢聘請施藥工,居然鮮有人問津。原來只聽説城裏的工業園區招工難,沒有想到這個問題會出現在農村。”
談到招工難的原因,戴國培有自己的理解分析。他説:“目前農村絕大部分地區留下的都是五六十歲老人,他們要麼體力不夠,要麼為外出務工的子女看家帶小孩;而年輕人要麼外出了,要麼根本就不會種糧。”
同時,種糧大戶與用工人員之間多為臨時雇傭關係,容易發生糾紛,造成用工障礙。鴉鵲湖鄉曾經發生兩名幫工在回家路上出車禍死亡事故。其家屬以存在雇傭關係為由,要求種糧大戶給予一定的撫恤和賠償。“幫工早上入田勞作,晚上與種糧大戶結完工錢,每天如此反復。”戴國培不明白結完工錢是否還存在雇傭關係。
交通等基礎設施薄弱也是種糧大戶們強烈呼籲解決的難題。記者從鄱陽縣城前往鴉鵲湖鄉,汽車在縣級公路、省道、高速公路之間往返迂迴才到達目的地,原本約40公里的路程花費了近兩個小時。其中大部分道路坑坑洼洼,灰塵漫天。一些種糧大戶抱怨説,如此的道路狀況讓不少外鄉鎮想來幫工的村民望而卻步。
解決“招工難”的根本辦法是減少用工量。戴國培等種糧大戶説,這不僅要在農業部門的扶持下,進一步加強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還要加快機耕道等農田田園化建設步伐,“否則再好的農業機械也進不了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