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記者調查北京打車為何越來越難 專家稱癥結在隱蔽“壟斷”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3日 17: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打車為什麼越來越難?北京出租車現狀調查

  新華網北京10月3日電 (記者舒靜、王薇、李志勇)“北京出租車越來越難打”正成為很多出行者的切身體會:早7時至9時,晚5時至7時,節慶日、下雨天……有那麼幾個時間節點,盼望帶紅燈的空車,就像盼望心上人一樣得望眼欲穿,打車不僅需要運氣還得有耐心。

  更奇怪的是,乘客打不到車心裏有氣,出租車司機也抱怨連連,説“這行太難做,不拼命幹就掙不了錢。”矛盾和悖論的背後,究竟誰的權利受損,誰又在獲益?打車難的困境,折射出行業的哪些頑疾?

  直擊:打車遭遇三大困擾

  “越著急越不好打”,談起打車經歷,高女士説。每天早晨,她都要送孩子上學,從家到學校車程僅需15分鐘,但等出租車就需20分鐘。為打到車,一家三口每次分別站在馬路兩側,“看誰先打上車”成為一項家庭“比賽項目”。

  “今年以來打車尤其難”,成為很多北京市民的心病:趕上早晚高峰,小區和寫字樓附近便“一車難求”;遇到節假日,大型商場和公園周圍就“出租告急”;碰上下雨天氣,出租車則“千呼萬喚始不來”。記者採訪發現,乘客打車至少遭遇三大困擾。

  困擾一:遭遇拒載、打車像“搭車”。“不明白為什麼那麼多車就是不停!近了不去、遠了不去、堵車也不去……”在一家公司上班的夏小姐説起被拒載的經歷,非常不解。有天早晨,她急著去東三環,在路邊站了半小時,一連過去幾輛空出租車,但要麼打著暫停營運牌、要麼問了地方就揚長而去;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她等得又急又氣,好不容易打車到目的地,已經遲到了整整一小時。

  困擾二:“趴活兒”、漫天要價;西單、王府井、北京西站、北京站……北京部分場所附近有個奇怪現象:一邊是打不到車的乘客,一邊卻有多輛空車等在路邊這其實就是司機在“趴活兒”。近日,記者來到北京西站北廣場調查,發現這裡停著多輛空出租車,記者上前詢問能否去西客站南廣場附近,卻接連遭到三位司機拒絕;有名司機同意去,但原本起步價十元的路程,他堅持要50元,另一名司機則開口就要80元,稱得上“漫天要價”。

  困擾三:提前叫車車不應;撥打96103等約車電話,也是打車的選擇之一。記者近期幾次嘗試這一方式,發現非高峰期時,提前一天或一段時間約車,幾乎都可順利乘車,只不過要多交3元預訂費。然而,在惡劣天氣裏約車,卻往往叫車車不應。曾在國外生活多年的張女士對此頗有怨詞:“國外的約租車服務相對成熟,非常方便。但在北京,好幾次去機場著急約車,回復都是‘附近沒有車’。”

  出租司機:現實原因與生存苦衷

  記者就此問詢出租車司機時,他們多數表示也很無奈。説起拒載,一名姓李的出租車司機説,這個行業是“又苦又累不掙錢”,所以一般情況下司機不會有活不拉,有時打著停運牌,是因為確實有事或要交班,這時不停車並非“拒載”,問過乘客目的地後又不去,才能算“拒載”。當然確實存在真正拒載的情況,“油價上漲使成本越來越高。”北京京通出租汽車公司一名姓宋的司機説,“很多人不願去擁堵地段,因為堵車時拉活不僅虧錢,還費油費時間。本身開出租車的人生活都不寬裕,掙不到錢就會打小算盤,不能總虧本吧。”

  至於雨雪天打車難,宋司機則解釋説,雨雪天大部分車都因堵車而壓在路上,還有部分司機怕不安全而不出車。“雨雪天視線不好,一剮蹭就得賠個萬兒八千的,回去公司還要罰,保險的20%也要個人出,這樣一來,甭説半天,一個月都白幹了。”這種天氣下,儘管公司要求保證出車率,但“司機就是不出車,也沒任何辦法。”

  對於“趴活兒”,北京銀建出租汽車公司一名王姓司機向記者介紹説,有些司機確實會等在車站或商場外漫天要價,拉走部分著急走或不清楚情況的外地人。王師傅説,這類行為違反行業規定,但敢這樣做的司機一般都“有點關係”,不怕被罰。

  同時司機們也説,機場、火車站難打車,部分原因是很多司機“不願或不敢去。”王師傅説,“比如輪胎上有泥點,到火車站就得罰200元。車身臟不臟,座套幹不乾淨,標誌證件齊不齊全……有些稽查人員會以各種理由罰款,很多司機都不敢去火車站。”“機場1、2號航站樓停車位很少,去了沒排到就只能在路邊蹭著等,最難過的是夏天,開著空調等吧,費油心疼,不開空調吧,太熱了難受。3號航站樓停車位倒多些,但連推著自行車賣盒飯的都沒有。你説説,誰還去呀!”新月出租公司的聶師傅説。

  管理部門:供求不平衡與交通擁堵

  對於“打車難”問題,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違章處理處處長岳秀軍介紹,這其中存在管理問題,但主要問題仍在於市場供求。

  從7月10日到9月5日左右,北京多以家庭旅遊為主,這時是出租車客流高峰,且這一高峰與每年鐵路暑運結合到一起,客流壓力較大。十一長假則基本以出京遊為主,出租車客運壓力反而會減小。11月20日左右,北京的賓館飯店進入淡季,出租車行業也隨之進入淡季,到春節前後幾天才會迎來客流小高峰。

  岳秀軍表示,這種不均衡的客流分佈給出租市場供求帶來很大影響,在客流高峰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打車難”,但又不可能按客流最高時期來配置車輛,否則淡季會造成更多司機拉不到活。

  另一方面,目前交通擁堵也使出租車市場的供求關係形成不平衡。”不堵時本來10分鐘能跑完的活,因為擁堵要花30分鐘,車輛使用效率下降,從能跑3次到只能跑一次,等車的人肯定會增加。北京目前有6.6萬輛出租車,如果道路交通不堵的話完全能滿足現有需要。”岳秀軍説。

  另外,2011年初北京開始實施車輛限購政策,加上每週限行、城區停車費大幅增長等因素,使一些以前開車上下班的人不再開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早晚高峰期出租車的壓力。

  業內專家:癥結在於隱蔽的“壟斷”

  而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打車難問題背後,折射出行業長期存在的弊病。長期研究出租車問題的傳知行社會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由晨立分析稱,乘客和出租車司機利益之所以都會受損,是因為這一行業並非健康發展,而是存在隱蔽的壟斷,其主要問題便是對出租車的“數量管制”和“公司化經營”。

  記者了解到,北京出租車行業發展經歷了幾個階段。1992年,北京市開始鼓勵全民辦出租;1994年,又停止對新的出租汽車企業和個體經營者的審批,這時出租車牌照的價值開始體現;1996年,北京市對出租車實行總量控制,並使車輛産權從司機轉移到公司手中,這種承包經營模式延續至今。

  由晨立認為,數量管制政策使行業內既有經營者成為壟斷群體,其直接後果是塑造高額利潤,進而形成出租車牌照的高價格;從間接效果看,數量管制的結果也事與願違:一方面無法避免黑車群體産生,另一方面也無法抑制私家車的快速增長。

  在由晨立看來,核心的解決方法就在於破除數量管制。“一旦數量管制破除,出租車數量和價格將通過市場機制調節,行業利潤將回歸正常水平。質量管制的加強和服務質量的提升,才是管制者應當關注的重心所在。”

  具體而言,首先可以逐步增發個體出租車牌照,包括將部分“黑車”合法化,從而逐步實現數量增長、價格降低和質量提升的目標;二是推動“約租車”市場合法化。由晨立説,這一齣租車服務模式在國內雖剛剛起步,卻發展迅猛。“改善法律環境、開放約租市場,可能也是未來出租車行業管制改革最有效、最簡便的途徑之一。”

  (舒靜 王薇 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