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誰搞垮了美國汽車業:美國夢的破滅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2日 09: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蓋世汽車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美國,許多遠離底特律的地方也同樣變數眾多,前景渺茫。其中一個就是緬因州的南巴黎鎮,吉恩 本納( Gene Benner)在這裡有一個貝西汽車銷售公司( Bessey),經銷克萊斯勒、道奇和吉普三大品牌的汽車。該鎮位於波特蘭的西北部,距離波特蘭 90分鐘車程,一共有 2 200名居民。本納是一個典型的小鎮汽車經銷商,他的職業道路蜿蜒曲折,是美國夢的現實版寫照。

  【美式肌肉車( muscle cars),專指那些車身外觀線條充滿肌肉張力,具有強大動力並且能跑得飛快的美式高性能奢侈車。 譯者注】

  【後文簡稱為“聯合會”或“ UAW”。 編者注】

  1984年本納加入貝西汽車銷售公司銷售汽車。 10年後,他東拼西湊,還從母親那借了部分錢,用全部身家購買了這家經銷店。在 25年的汽車行業從業經歷中,他目睹了克萊斯勒的種種變遷。 20世紀 80年代,克萊斯勒在李 艾柯卡( Lee Iacocca)的領導下東山再起,並在之後成功推出暢銷的小型客貨車和吉普車。 1998年,克萊斯勒與戴姆勒 奔馳合併,成為了第一家後民族結構的汽車公司。 2007年,德國投資方放棄合併,克萊斯勒公司被售于私募股權公司。

  2008年,本納的經銷店開始虧本,他面臨著如何挽救經銷店的難題。

  但如果克萊斯勒哄然瓦解,他所有的努力就只會是白費力氣。倘若真的發生此類不幸事件,他手下的 30名員工將被迫加入失業大軍,而他在過去 25年裏的一切努力都將歸零。底特律的危機實質上也正是吉恩 本納的危機。

  在遠離南巴黎鎮的另一個小鎮內,佛瑞德 楊( Fred Young)和他的兒子吉恩也面臨同樣的困境。他們都是克萊斯勒裝配工廠的工人,佛瑞德已經退休,但吉恩依然在職。該裝配廠位於伊利諾伊州的貝爾維迪爾,這是一個擁有 2.2萬居民的小鎮。小鎮位於芝加哥的西北部,距離芝加哥 70英里。

  1965年,克萊斯勒在鎮外修建了一個全新的裝配工廠,佛瑞德 楊開始在該家工廠工作。他在工廠辛勤工作 36年後,于 2001年退休。退休時的養老金能為他提供舒適的生活,同時還可終身享受免費醫療,或者説至少他曾經這樣以為。 2008年,佛瑞德已經 70歲高齡。克萊斯勒是否能安然渡過危機尚不明朗,而他也開始擔心起自己的未來。

  吉恩 楊緊隨父親的步伐,于 1999年進入工廠工作。在過去 9年內,他只有一半的工作時間真正地用於製造汽車,而在另一半空閒時間裏,他照樣可以拿到工資。這得益於工作銀行( Jobs Bank)項目 ,該項目由汽車公司和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于 20世紀 80年代啟動。

  工作銀行( Jobs Bank),即 UAW成員在失業期間可以領取全額工資的 95%,而且工人可以無限期“待業”。 譯者注

  該項目本意在於為失業的小時工提供一種暫時性的保障,但就像底特律的其他眾多事物一樣,工作銀行項目很快就變質了。到 20世紀 90年代,失業工人可以無限期地保持其工作銀行“銀行家”(這個綽號的諷刺意味真是不言自明)的身份,即使什麼都不幹也能領取 95%的工資。該計劃本來是為了保護工人們的利益,但現在卻讓汽車製造商面臨巨大的赤字;汽車公司本是工人們的工作之源,不過現在它們自身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