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如何阻止地溝油“變身”食用油?

發佈時間:2011年10月01日 14: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打破砂鍋

  不久前,我國破獲了一起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件,而對這些地溝油進行檢驗後發現:送檢的10個樣品中,8個都是合格的。近期,衛生部聯合有關部委正全力組織科研攻關研究鑒別“地溝油”檢驗方法。請關注

  不久前,我國破獲了一起利用地溝油制售食用油案件,然而按現行國家標準對這些地溝油進行檢驗後發現,送檢的10個樣品中,8個都是合格的。

  近期,按照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的統一部署,衛生部組織科技部、質檢總局、中國疾控中心等有關方面共同研究制定了“地溝油”檢驗方法論證方案,並組建了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衛生檢驗、化學分析等領域權威專家和相關機構在內的檢驗方法論證專家組,對相關技術機構研發的檢驗方法進行科學論證。然而,“地溝油”檢驗具有很高的技術難度,國內外尚未建立科學可行的“地溝油”檢驗方法。

  據悉,廢棄油脂約佔食用油使用量的15%,我國每年食用油消耗量在2100萬噸到2300萬噸間,按此計算,全年至少産生300萬噸地溝油。如何才能阻止這些地溝油“變身”為食用油呢?

  關鍵在於沒有嚴格的指標體系

  據2005年10月1日起實施的《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規定,我國食用油全部應檢驗的理化指標共有9項。而發黑、發臭的地溝油經過濾、油水分離、吸附脫色脫臭等多重工序後,就變得清亮透明了,並符合上述國家檢測標準,變身為“合格”的食用油。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化學品安全重點實驗室首席專家陳會明説,地溝油檢驗具有很高的技術難度,國內外尚未建立科學可行的地溝油檢驗方法。不過,導致目前我國地溝油流向餐桌的關鍵問題不在於檢測方法而在於還沒有一個嚴格的指標標準。目前我國只有一些相對來説比較簡單的指標體系,根據這個指標體系,對地溝油進行簡單加工後就能滿足要求。但實際上,在煉製地溝油過程中,動植物油經污染後會發生酸敗、氧化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化學反應,可産生對人體有重毒性的物質。其中包括劇毒砷,強致癌物質黃曲黴素和苯並芘。

  其實,早在2009年,衛生部就曾組織過一次較大規模的聯合攻關,試圖建立一套地溝油檢測標準,但當時參評的幾種檢測方法都不能同時解決多種不同生産工藝提煉出的精煉地溝油,因此監管部門建立檢測標準的想法中途夭折。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任連海説,“專家都在尋找一個特徵指標,即不管地溝油怎麼摻,這個指標不變。”但遺憾的是,這個特徵指標至今仍未能找到。

  而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篩查了地溝油可能涉及的80多個技術檢驗項目後,找到了包括多環芳烴、膽固醇、電導率和特定基因組成等四類能夠排查地溝油的有效指標,並宣稱初步建立了地溝油檢測的指標體系。但這一指標體系並未得到業內專家的共識。有關人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像電導率這樣的物理指標不可靠,“把處理後的地溝油按比例調摻真正的食用油,這些指標就測不出來了”。

  正是如此,衛生部推遲了原定於9月14日發佈的地溝油檢測標準,並繼續對檢驗方法等進行論證。

  工業化利用“無米下鍋”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説,臭名昭著的地溝油之所以禁而不絕,就在於其利益鏈上每一個環節都有暴利産生。市場上食用油價格6000元/噸,而地溝油成本價約為300元/噸,市場銷售價3000—5000元/噸,如此暴利讓不法商人趨之若鶩。

  陳會明也表示,如果不給地溝油尋找更多合理的用途,即使檢測方法再簡單也無法真正杜絕地溝油流向餐桌,當年的三聚氰胺就是前車之鑒。

  其實,國內早有很多專家和企業提出,用科技將地溝油變廢為寶,比如用來生産生物柴油、飛機燃料和肥皂等。用地溝油生産生物柴油不僅工藝簡單、技術成熟,而且産業化後市場前景廣闊。國家生物柴油行業協作組專家委員寧守説,經過簡單提煉的地溝油,在轉化成生物柴油的過程中基本沒有耗損,一噸地溝油能生産一噸生物柴油。即使考慮到地溝油中含有水、食物殘渣等雜質的問題,地溝油轉化成生物柴油的利用率也在95﹪左右。

  據統計,收購一噸地溝油需要2300元,提煉加工成生物柴油直接成本為3600元/噸,市場售價為4400元/噸,售價比化石柴油便宜1000多元/噸,經濟效益可觀。

  但是針對當前用地溝油生産生物柴油企業“無米下鍋”的現狀,蔣高明説,資本是逐利的,如果商家將地溝油賣給人吃比賣給汽車燒賺更多的錢,大眾依然存在食用地溝油的潛在風險。

  消費者和政府部門必須“零容忍”

  因此,蔣高明認為,從源頭斬斷地溝油利益鏈,消費者和政府部門必須做到“零容忍”,讓地溝油製造者付出沉重的代價乃至生命代價。

  他建議,食品安全檢驗部門要對市場上的食用油進行嚴格抽檢,重點查處那些可能來自餐飲業的地溝油。由於按照色度、含水量、酸價指數等常用指標檢測,並不能區分出地溝油,必須對食用油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尤其致癌物質進行專門檢查。

  此外,環保部門要對泔水實行嚴格的登記制度,監控餐館、賓館企業廚余或泔水去向,制定專門針對餐飲服務業的殘渣剩飯管理辦法,用專業車輛運輸到專業處理工廠進行無害化處理;城市環衛部門要對可能産出地溝油的富含油脂的動物與植物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從而堵住地溝油可能去往餐館或超市的渠道。賓館酒樓的剩飯、剩菜,廢棄豬肉、油炸廢棄油等不能與普通垃圾混在一起排放。垃圾運輸車輛可用回收的生物柴油驅動,國家採取合理補貼,鼓勵對分離出來的地溝油原材料實施資源化利用。

  蔣高明還表示,“消費者要自覺減少浪費,不能給地溝油黑色産業留下任何可賺黑心錢的原料。”進入餐館,消費者所點的飯菜一定要消費完,否則就會有被拿去做地溝油的風險。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