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王羚
中國“援歐”爭論漸趨平靜,雖然不太可能扮演戲劇化的“救世主”角色,但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卻實打實地印證著緊密的夥伴關係。
2010年中國對歐洲投資出現爆炸性增長,當年投資額達到68億美元,比上年增加了102%,佔到中國2010年對外總投資額的10%。商務部副部長陳健在27日的日內瓦高層中國論壇2011峰會上透露了上述數字。他同時表示,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還只在初級階段,未來仍將持續發展。
活躍的新角色
27日開幕的日內瓦高層中國論壇2011峰會吸引了200多位來自歐美及亞洲各國的研究人員和企業代表參加,凸顯了歐債危機背景下各國對於中國資本的濃厚興趣。
據商務部統計,2010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額達到688億美元。當年底的對外投資存量達3100億美元。其中租賃和商務31%,金融17%,採礦業14%。這些投資分佈在全球178個國家和地區。但是由於語言、文化等方面的障礙,中國企業的對歐投資一直不多。在總投資額中,約有70%在亞洲,其次是非洲和拉美。
陳健27日解釋,去年之所以對歐投資會出現高增長,原因是中國企業對歐洲市場的熟悉有個過程。過去比較熟悉亞、非、拉美,現在開始熟悉歐洲,所以投資大量增加。
根據商務部最新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非金融類直接投資8.6億美元,同比增長99.2%。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中國企業對於在歐洲投資有著較為複雜的心態,一方面,企業看到歐洲存在的商機,尤其是歐債危機發生以來,購買歐洲有關國家的實體資産被認為是一項值得做的買賣。另一方面,由於許多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方面缺乏經驗,對於了解較少的歐洲市場抱有“敬而遠之”的心態。
陳健也表示,中國企業面對中國對歐投資猛增態勢的感受大致相同:興奮加上不安。
“興奮是因為賺錢了,但對這些國家還不是很了解,所以有不安。因此四個詞很重要——溝通、理解、包容、相互欣賞。”陳健説。
目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力軍仍然是國有企業,但是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一些非國有企業,如華為(微博)(微博)公司、吉利(微博)(微博)汽車、三一重工等也開始“走出去”。談到中國國有企業在部分國家投資失敗的案例,陳健表示,“走出去”是中國企業根據自身條件和發展需要作出的自主選擇。希望那些對中國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對外投資抱有疑慮的人,能夠拋去成見,客觀公正地對待中國企業,避免非經濟因素影響正常的商業活動。
當被問及巴西抵制中國汽車等做法時,陳健回應道,“我反對貿易保護,不光是為中國自己的利益,也是為世界的利益。任何一個封閉的經濟體,必然分享不了世界發展的紅利。一個國家可以搞貿易保護,別人不進去,當它發現投資沒有的時候,自然就會打開門。”
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投資中心高級研究員戴維斯(Ken Davies)分析,中國在全球投資市場的增長速度加快,已經成為一個活躍的主要角色。在當前全球信心不振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表現尤其引人注目。各方,包括中國政府和投資地政府,以及各仲介機構,都有必要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適應不同文化的投資環境,成為優秀的投資合作夥伴,這將是一個多贏的結局。
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戰略服務的香港A基金集團、美國Fleishman-Hillard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前來諮詢對歐洲投資的業務。
三大難題
陳健在峰會上表示,儘管發展迅速,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仍然處於初級階段,還有許多難題需要應對。
與會專家討論了影響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成敗的三大主要因素,包括企業經營策略、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就業和勞動關係等。
就企業經營策略來説,多位專家表示,中國企業正在從“走出去”的實踐中取得經驗教訓。但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部分企業在對外投資時,仍然有些盲目,有的甚至連可行性報告都做得不到位。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分析,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一方面跟中國企業目前在經營管理能力上尚需成長有關,另一方面也與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相關。一些國有企業的對外投資行為往往是拍腦袋決策的,因此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由於環保意識的普遍增強,中國企業正在對外投資過程中學習做好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以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與之相比,就業與勞動關係成為決定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成敗的一個關鍵要素。
2010年,境外中資企業共為投資地提供就業崗位78萬個,納稅額達到117億美元。
國際勞工組織(ILO)跨國公司項目高級專家羅蘭斯(Githa Roelans)提醒説,如何與政府、工會合作,建立一個良好的勞資爭端解決機制,是中國企業對外投資時需要仔細考量的問題。
她同時表示,從目前各國的對外投資來看,因為違反勞工政策而最終導致投資失敗的案例並不少見,尤其是在並購重組等投資行為中。中國企業目前對外投資相當活躍,必須要對勞動關係相關的國際法律和政策加以研究。
“中國企業必須認識到,國際勞動法與中國的勞動法不一樣。你對外投資之後,就變成國際公司,你的責任、對你的期待,都會有不同。” 羅蘭斯説。
華為公司在中國企業家發佈的2011中國企業國際化指數中位列第一,其在歐洲的投資被認為是較好地解決了勞動關係等多個難題。華為技術瑞士有限公司總經理程戟介紹稱,華為公司通過合作創新中心與合作方和顧客建立了良好的互信。目前華為在歐洲有4200多名中國員工,另有2700多名歐洲員工。此外,大約有6000名服務工程師來自歐洲的服務合作夥伴。
羅蘭斯建議,中國企業在處理對外投資勞資關係時,要注重尊重員工組織和聯合的自由、積極推動集體談判以及建立自動調解機制來避免和解決勞資爭端,這將是對外投資成功的基礎。
除此三大難題之外,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對外投資可能會遭遇的政治風險。與會學者認為,中國企業在“走出去”時往往比較重視技術層面的問題,但是對於溝通方面有所欠缺,對複雜地緣政治帶來的難以預計的投資風險重視不夠,應對能力也需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