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信泰董事長跑路:民間借貸裹挾下的過度擴張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8日 1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溫州甌海經濟開發區北緯一路10號,一間歐式風格、頗有格調的辦公室裏,一台SONY無線上網本還打開著,辦公桌上放著一份興泰光學港股上市計劃書。

  這是一家準備上市企業董事長的辦公室,但一切的夢想似乎都在9月20日戛然而止。

  這裡的主人消失了。他是眼鏡行業龍頭企業浙江信泰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信泰集團”)董事長胡福林。在他消失的第七天,公司的幾個管理層仍舊到辦公室上班,但對自己現在該做什麼,都很茫然。

  溫州當地政府煞費苦心,避免“跑路”説法,給胡福林定性為“不知所終”。

  溫州23家市級銀行準備聯名倡議,“全力強化金融服務,滿足企業正常融資”;與此同時,溫州市要求“嚴厲打擊暴力討債等違法犯罪行為,依法維護企業正常生産和金融穩定”。

  留下“巨殼”

  胡福林的一位合夥人,這幾天強打精神,每天現身溫州各五星級酒店的“聲色場”,在他看來,這是保持供貨商信心的一個重要辦法。

  由於胡福林在業內直接或間接持有不少公司的股份,一時間人心惶惶。其間接持股的溫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也向供貨商表示,公司法人代表徐士淮,包括其他高層都在正常管理公司。

  成立於1993年的信泰集團原是當地最大眼鏡生産廠商之一,眼鏡年均産量達2000萬副,還是“美式眼鏡”品牌的擁有者。但響應“結構轉型”號召,該集團近年來正在大力向新能源産業拓展,正在籌備上市的“興泰光學”,正是集團整合新能源資産、擘畫産業佈局的重要一筆。

  就在這關鍵時刻,胡福林卻拋下苦心創辦的企業,人間蒸發。

  “(信泰集團)本來就有許多供貨商,和當地的一些大的企業也存在互保關係,甚至有一些大的供貨商和胡福林也存在互保關係。”甌海當地政府的一位官員透露,胡留下一個巨大的“殼”,如今成了一個棘手的風險傳導網絡。

  記者昨日在信泰集團看到,還有一些供貨商滯留在信泰集團的工廠裏,這些供貨商涉及的金額從2萬元到500萬不等,許多人都面色凝重,一言不發。

  信泰集團官網披露,集團合資創辦的企業有中法合資溫州興泰光學有限公司、廣州希曼進出口有限公司、上海EGO、浙江華信工藝品有限公司、浙江中硅新能源有限公司、上海信泰光學有限公司、中國信泰光學有限公司。

  這些,就是胡福林留下的巨大的“殼”。

  更大的“殼”——是土地。集團在甌海經濟開發區有120畝的工業用地、在金華浦江有100畝的工業用地。

  業內人士對記者評論道:“在浙江,土地就代表著資本,這些土地的估值,至少在10個億以上。”

  主營業務眼鏡的訂單已經排到明年,土地估值在10個億以上,太陽能投資已經開始盈利,公司的發展看上去相當不錯,胡福林為什麼要失蹤?

  夢斷香港上市

  此前,信泰集團有高層向記者透露:“攤子鋪得太大是導致企業資金出現問題的重要原因,最後現金流斷了,企業就難以為繼。”

  今年,原本有希望成為胡福林最好的一年。

  年初,浙江省經信委發佈的該省光伏産業發展政策研究指出,浙江省光伏製造業的優勢較為明顯,總量規模大。2009年浙江省太陽能電池産量約達到1200MWp,成為國內第二大太陽能電池省份。

  目前,浙江共有光伏企業205家左右,其中近一半成立於去年9月以後。短短一年間,浙江光伏企業的數量翻了一番。

  正當胡福林準備在新能源産業放手大幹一場的時候,天上似乎額外掉下一塊餡餅。

  “從5月份開始,排隊上門來給錢的人絡繹不絕。”接近胡福林的一位人士透露。

  中國人民銀行溫州市中心支行今年5月份民間借貸利率監測數據顯示,當地民間借貸綜合利率為24.38%,比上季度末回落0.43個百分點。民眾放貸意願高漲,民間借貸成樓市後的首選投資替代品。

  這正是大量的民間資本找不到出路的時候,大量的資金從什麼地方來?拿房産抵押,然後把錢再給擔保公司或者‘會頭’,通過這些公司來放貸。

  記者在信泰集團辦公室看到,有多份民間借貸的專用借款收據,月息兩分到三分不等。

  “胡福林準備下一局很大的棋,成立了一家興泰光學有限公司,準備所有的太陽能産業都匯總到這家公司來上市。”前述人士告訴記者,按照構想,先成立一家香港太陽能公司,然後控股溫州的太陽能公司,再控股浙江中硅科技,中硅科技控股金華的公司和塞力科技。

  這只是胡福林構想中的一部分,2010年,信泰集團成為“美式眼鏡”品牌的擁有者,在華東地區擁有200家以上連鎖店。集團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全國鋪店10000家。“這些,是準備在A股上市的。”

  此前,對資本運作毫無經驗的胡福林被自己構想這盤大棋局迷住了,同胡福林有合作的一位股東這樣評價胡福林:“他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很有激情,理想主義的溫州商人。”

  這盤棋需要大量的資金,同時運作兩塊産業,分別到H股和A股上市,從今年6月份開始,胡福林就在同眾多擔保公司、私募談合作,直到現在也不清楚,他到底借了多少高利貸。

  胡福林萬萬沒有想到,今年6月,原本風生水起的香港上市計劃突然擱淺,手續一直拖到8月底。

  於是,從8月起,幾家銀行開始抽調胡福林的資金,所有的民間借貸也開始只收不貸,胡福林的流動資金瞬間瀕臨枯竭。

  他消失的那一天,9月20日,正是他原定同香港合資方簽約的時間;但是他寄予最後一份希望的3億元私募過橋資金,終未到位,他再也撐不下去了。

  “步步驚心”的民企宿命

  這是一個典型案例:傳統製造業民企在轉型過程中,試圖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在民間借貸的裹挾下,過分擴張,最終繃斷了資金鏈。

  儘管胡福林是一個好老闆,不賭博,沒有不良嗜好,對員工十分友善,就連臨時消失,也並沒有從企業抽調資金,但他在複雜的外部環境中走錯一步,不能不説令人惋惜。

  在塊狀經濟盛行的浙江,這種“步步驚心”的企業經營模式幾乎隨處可見。鏈條上的任何一環斷裂,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但很多人還懷有最後的一線希望。

  據可靠消息透露,信泰拖欠供貨商金額在5000萬元到1億元之間,這對胡福林來説,原本只是一筆“小數目”。

  “只要他人在,處理這些債務都只是小問題。”信泰集團的一位高層向本報透露。

  令胡福林的助手們記憶猶新的是,2008年時,在外貿訂單銳減、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三重壓力下,信泰集團就曾一度陷入絕境,到2009年9月,集團主營業務收入下滑為395萬元,主營業務利潤僅為5.3萬元。

  “就是在2008年時,胡福林力排眾議,一定要上太陽能産業。”接近胡福林的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在主營業務走入僵局的時候,想絕地反擊,是需要很大魄力的,也正是這種魄力,令熟悉胡福林的人對他仍然抱有希望。

  目前,集團的賬戶都被暫時凍結,所有人都在盼望胡福林重新現身。

  集團旗下新能源資産或許尚能保全,記者昨日得知,金華浦江縣政府提供了3000萬元過橋資金用於浙江中硅新能源有限公司的銀行還貸,同時,瑞信集團也臨時注資5000萬元到浙江中硅科技有限公司來撐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