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警惕地方以保障房之名過度舉債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8日 09: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保障房建設如火如荼的繁榮景象和國家的傾斜政策,讓一些地方政府意識到了融資新“契機”。近日有消息透露,有一些地方正欲以興建保障房為名打造新的融資平臺,以期在管控趨嚴的背景下順利舉債。在如此高漲的舉債熱情面前,很難讓人感到地方政府對鉅額債務有擔憂。

  審計署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省、市、縣三級政府共設立融資平臺公司6576家,積累下來的政府性債務餘額達4.97萬億元。從整體債務規模來看,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10.72萬億元。另外,部分地區和行業償債能力弱,2010年底有78個市級和99個縣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債務率高於100%。

  誠然,在法律不允許地方政府直接舉債的現實情境下,承擔著經濟社會發展責任的地方政府,在地方經濟和財政收入高速增長的中長期良好趨勢下,通過地方融資平臺舉債加快建設和發展,符合中長期預算的邏輯。況且,政府擁有土地、礦山等眾多資産足以應對緊急情況下的償債之需。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地方政府可以高枕無憂。警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籌資花樣翻新,尤其是要警惕保障房融資平臺淪為地方政府曲線融資新路徑,並不單單源於對其償還風險的隱憂,更多的還是對其短期內再融資的流動性風險以及中長期系統性風險的憂慮。

  短期來看,相當一部分地方融資平台資金鏈已高度緊繃。無論是雲南公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還是上海申虹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都是由於短期資金鏈出現問題導致債務償還出現困難。自2010年以來銀監會就已嚴格限制商業銀行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放貸。今年7月,銀監會就要求嚴格控制平臺貸款風險,對於到期的貸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貸新還舊。央行發佈的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顯示,與2009年相比,2010年年末多個省市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增速從50%以上回落到2010年的20%以下。

  不僅如此,在宏觀緊縮的背景下,雖然地方政府有大量的資源,也很可能面臨資産流動性不足的窘境。以土地出讓為例,監測數據顯示,前八個月,全國土地成交金額不足去年全年的一半,京滬穗深等11個重點城市中,多數土地出讓金收入都較去年同期出現了明顯下跌,其中跌幅最多的達四成。更嚴峻的是,如果局部違約風險突然爆發及由此聚集的恐慌情緒會加速降低市場的流動性。

  從中長期來看,不斷增加的地方融資平臺和高企的地方政府性債務隱含的風險起碼包括:其一,銀行承擔著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償債風險,一旦風險爆發,無疑將阻礙銀行業的發展和銀行體系的穩定。其二,地方融資平臺公司中有一批政企不分的“新國有企業”,它們的出現衝擊了國有企業改革成果,扭曲了資源配置機制。此外,更大的風險還可能是整個宏觀調控系統失控。總之,放任地方融資平臺的肆意擴張及地方政府性債務的膨脹,是背離科學發展觀之舉,勢將抑制市場經濟活力的發揮,影響我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