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走基層 熱點面對面)叫苦不“跌”的菜價——新華社記者追蹤山東蔬菜進京路
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 (記者寇瑞卿、趙琬微、朱立毅) 從山東壽光到北京,提到菜價,記者聽到了一路的“苦水”:辛苦幾個月,菜農的一斤蔬菜只賺了六七毛錢;批發商千里運菜到北京,一斤賺不到一毛錢;菜場小販、超市感嘆賣菜利薄,弄不好虧本,他們忍不住抱怨,甚至還嫌菜不夠貴。
大家都在叫苦,但菜價始終不“跌”。從壽光到北京,一斤圓椒的價格從1塊多點漲到2.5元,漲價的農資、燃油,居高不下的攤位費、人工費,都成為菜價高企的理由。
菜農:一棚菜成本得佔到三四成
壽光農産品物流園是全國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9月18日夜裏一點半左右,記者在這裡遇上了60多歲的沈大娘和老伴。壽光這些天一直陰雨連綿,老人穿著厚厚的衣服,在淩晨的寒風中等候開市。沈大娘家裏種著兩棚圓椒,每天淩晨就從附近的村裏趕來賣菜。物流園的菜價比在村裏或鎮上的市場上要高些,起早貪黑忙活,賺的也就是個辛苦錢。
“現在錢太毛,什麼東西都漲價,建個好點的大棚至少得十多萬,再加上化肥、農藥等漲價,一個大棚辛苦一年毛掙才六七萬塊錢,這至少還得去掉三分之一的本錢。”沈大娘不停地感嘆,今年圓椒的價格還不如往年,現在也就一塊多錢一斤。
雖然村裏或鎮上的蔬菜市場上價格便宜,但一些離農産品物流園較遠的菜農就只能選擇在那兒賣菜。9月18日夜裏三點,記者在壽光市紀臺鎮益坤蔬菜市場見到了菜農李興成。
“賣給村裏的收菜人,價格壓得太低,可要是跑到物流園去,又得走三十多裏地,多掙的五六十塊還不夠油錢,”李興成説,所以他就和媳婦趕到鎮裏來賣菜。
李興成家種了兩個大棚,主要是長茄子,今天他就拉來了1000來斤。他告訴記者,今年長茄子的價格還不錯,前些天賣到一塊三四,現在又降了點。
原來,進入9月以來,陰雨天較多,低溫、寡照,茄子長得很慢,以前兩三天能摘一次,現在得一個星期摘一次,還有一些菜農的大棚坍塌進水,泡爛了茄子,影響了收成。
另外,種植成本上升也助推了茄子價格的升高。李興成告訴記者,現在物價上漲得厲害,農藥、化肥、薄膜都漲價了。陰雨天為了不爛茄子還得多打藥,打一遍至少得百十塊錢。
“不算人工費,這一棚茄子的成本估計得佔到四成。”李興成搖著頭説。
批發商:一斤菜千里轉運賺不到一毛錢
記者追蹤的這批蔬菜,貨主是壽光農産品物流園內聯光蔬菜公司的經理陳中,每天夜裏兩點鐘左右,他就開始收貨。除了自己幹活,他還雇人雇車到周邊農村去收菜。
9月18日夜裏兩點半左右,記者隨陳中雇的解大明和司機宋光兩人一起前往壽光市紀臺鎮的益坤蔬菜市場。在市場裏等了幾十分鐘,他們發現貨不多,兩人便拿著手電筒,跑到市場後面的車道上招呼菜農,一邊驗貨,一邊對看中的貨許以高價。
忙了一上午,當貨車載著收購的3500斤長茄子返回聯光蔬菜公司的時候已經是上午十一點了。中午十二點半左右,記者又隨著運菜車啟程前往北京。這車貨20噸左右,共有十幾個品種。記者記錄了其中兩種的收購價格:長茄子1.25元一斤,圓椒1.1元一斤。
“作為這批菜的一級批發商,自己其實賺不了多少。”陳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現在的包裝費用特別貴,小箱子、大箱子、泡沫箱等,一斤菜中包裝費用差不多能佔去一毛錢;油價猛漲,淡季雇車去趟北京也得3000多元;雇人收貨、裝卸都是錢,去各個市場還要交管理費,這些成本加在一起,一斤菜至少得佔二毛五分錢。收長茄子1.25元一斤,要是賣1.5元,就是白忙活一場,根本不賺錢。
“説個大致的數,我每天夜裏兩點多起來收貨,辛苦一天,一車貨也就賺個一兩千元,但是有時候賣價上不去就得賠錢,一賠就四五千。”陳中説。
18日20時,記者隨運菜車來到北京朝陽區的大洋路批發市場。記者從記賬人員的口中得知,這批長茄子的批發價格為1.58元,圓椒的批發價格為1.4元,也就是説,去除運輸、包裝、人工等成本後,陳中這批千里運來的蔬菜,長茄子每斤賺8分錢,圓椒賺5分錢,一車近7000斤的長茄子和圓椒,陳中只賺了430塊錢。
記者發現,壽光部分蔬菜轉運批發到北京後,仍要經過多道“炒菜”環節。19日清晨,記者一路追蹤,趕到位於北京順義區的朝來萬通批發市場,從大洋路批發市場進來的菜價已經漲了不少,短短20公里的路上,長茄子漲到2塊錢左右,而圓椒也漲到1.9元。
“市場每個月的攤位費是1000塊錢,運菜還得花兩三百塊錢雇個車,我們就算把價格調再高點也沒多少賺的。”從大洋路批發市場進貨的張老闆無奈地説。
超市賣家:賣菜都快賠本了
在朝來萬通批發市場,記者發現附近不少小菜市場都在此進貨。記者隨著一名小販來到了4公里外的望京街道便民市場。在這裡,長茄子和圓椒的價格同時漲到了2.5元。
菜價為什麼這麼貴這名小販抱怨説,一個小攤位每月要交1000元,賣菜品種多,但數量少,所以進價偏高。另外,有的菜賣不出去過幾天就壞了,這些成本只能攤在菜價裏。
他指著身邊一小堆變軟的長茄子説,“這堆茄子能給個幾毛錢就賣,可還是沒人買。”
記者在大洋路批發市場採訪時發現,來自壽光的蔬菜批發到北京後,除了進入下一級批發市場外,還有一部分“直達”京城各大超市的生鮮區,雖然環節很少,但價格也並不便宜。
19日早晨,記者來到其中一家超市,發現散裝長茄子標價2.8元,比經過多個環節的社區菜市場還貴。超市蔬菜“買手”小楊説,別看標價高,其實自己並沒掙到多少。“我從超市裏租櫃臺,交8個點的租金,超市不負責銷售,如果賣不出去,損失都得我兜著。”
“除了租金,還有運輸、包裝、損耗、人工等日唱支,還得不時地配合超市做促銷,再給超市的人送點小禮,這些都是成本。”小楊説,“我都快賠本了,我還嫌菜不夠貴呢。”
一位超市採購負責人表示,北京的大部分超市沒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而是雇“買手”從批發市場採購,雖然減少了流通環節,但是並沒有減少成本,加上昂貴的商鋪租金、員工工資和水電等運營費用,成本難降,蔬菜價格比社區菜市場還要高。
“一般超市生鮮區都不大,因為賠不起,同樣的面積,賣點什麼都比賣菜賺得多。超市賣蔬菜利潤太低,主要是為了賺點人氣。”這位採購負責人無奈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