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財政金融風險籠罩全球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2日 1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主權債務危機和互為表裏的財政和金融風險給歐美乃至全球經濟復蘇蒙上陰影,如何應對風險和走出陰霾也成為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年會召開當周各方熱議的焦點。

  兩大逆風

  IMF20日發佈了2011年下半年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與今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導語部分最顯著的不同之處在於,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耶布朗夏爾用了絕大部分篇幅來論述發達經濟體財政和金融兩大風險對全球經濟復蘇帶來的衝擊。

  布朗夏爾指出,全球經濟增長主要面臨兩大逆風:第一就是從年初開始,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顯著放緩;第二則是日益增加的財政和金融不確定性,導致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加大。

  IMF財政事務部主任卡洛科塔雷利20日在《財政監測報告》新聞發佈會上警告説,這兩大逆風會相互作用,進而造成惡性循環;儘管許多國家在解決關鍵的財政薄弱環節方面有所進展,但全球財政環境仍面臨高風險。

  全球影響

  專家認為,歐美面臨的財政和金融風險不僅僅只是影響本國,而且會對全球資本市場、各國實體經濟增長、全球資産配置趨勢産生關聯效應。

  首先,由於美國、意大利等國因為財政整頓進程不力導致主權信用評級相繼遭調降,使得市場信心一再受挫。《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市場對於很多國家能否穩定高攀的公共債務心存疑慮,起初市場只是擔憂一些歐洲中小經濟體的債務風險,隨著時間推移和歐美經濟增長持續疲軟,市場的擔憂情緒開始逐漸擴散到歐洲其他國家,甚至美國和日本。

  其次,市場對於主權債務的擔憂已經開始衝擊到金融資本流動和信貸狀況,避險情緒和實體經濟缺乏良好投資機會導致發達國家的一些銀行開始持有大量現金和惜貸,這對於美歐等消費大國民眾未來的消費支出和企業投資都會産生抑製作用,從而影響金融體系向實體經濟復蘇“輸血”。

  第三,從今年夏天以來,歐美國家的財政金融風險已經出現風險外溢跡象,開始衝擊到新興經濟體的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新興經濟體需要未雨綢繆。

  解決之道

  多位經濟學家指出,解決當前全球財政金融風險需要多管齊下,作為風險源的歐美等發達經濟體應切實以負責任的態度來解決這些風險,而各國的政策協調也變得日益重要。

  第一,美歐等發達經濟體要把握好開展財政整頓的速度,避免財政整頓過快和過慢引發的負面效應。

  第二,財政整頓需要和其他政策工具配合使用。布朗夏爾指出,不同國家需因地制宜,在出臺財政整頓措施的同時,還需要配合使用低利率政策、鼓勵銀行信貸、扶助樓市等政策。

  第三,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首先應立足“自救”,不能等待外部力量來提供救助。(蔣旭峰 劉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