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仿佛當年中石油IPO再現,中國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水電,代碼:601669)在9月19日啟動的招股,將本已岌岌可危的A股市場打入新低。
以融資為主要功能的股市,IPO的可持續性進行無可非議,從中國股市成立以來,不斷有成立未滿三年的“中”字頭企業通過特批途徑上市。
中國水電招股書的“重大事項提示”第一條顯示,“根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的要求,報經國務院同意,本公司設立未滿三年即可申請在境內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
而根據證監會相關規定,設立未滿三年的股份有限公司不能申請在境內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
目前,國內A股能夠享受IPO審批“特權”的,悉數為“中”字頭企業。“中”字頭企業又大多擁有“航母級”噸位,股市的吃水量之深,足以讓整個市場顫動。
2009年新股發行重啟以來,就有中國中冶、中國北車、寧波港、中國一重、中國西電、中國化學等大型央企完成IPO上市。加上中國水電,“特批”公司的發行股份數已達到了170.4億股。
但是,“特批”貴族們的上市,並沒有給資本市場帶來“藍籌價值”,反而成為拖累股市下跌的負累。
比如中國中冶上市時的發行價格是5.42元/股,昨日收盤價為3.07元/股。中國北車發行價5.56元/股,昨日收報4.54元/股。中國西電發行價7.9元/股,昨日收報4.89元/股。
不僅在股價上節節下跌,而且這些身披著“特批”光環的貴族們,給普通投資者的分紅,遠不及上供給大股東的千分之一。中國中冶IPO時融資189.7億元,上市至今,僅在2010年末期進行了每10股分0.47元的分紅,合計分紅金額8.98億元。但是,按照持股比例,其中的64.18%都分給了中國中冶的母公司中國冶金科工集團。
至於為何這些企業能獲得特批權,從股價上和分紅量上,均無法給出讓人信服的答案。但無論是發行人,還是機構投資者,都沒有對這種特權發出過疑問,仿佛這已成為業內的“默認規則”。
貴族們的光榮上市,進一步折射出了中國資本市場權利審批機制的漏洞。而種種權利成本的疊加,造成了IPO公司的“無形溢價”。
經常有業內人士説,打新者應該“買者自負”,完全可以不參與新股申購,當新股發不出來後,市場自然會選擇新股暫緩發行。但是,卻恰恰因為這種“無形溢價”,讓“新股不敗”的神話很難在短時期內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來源:東方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