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評論:“特供”是食品安全最大敵人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1日 09: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延續60餘年被百姓戳脊梁骨的“特供”,在食品安全遭遇“四面楚歌”的殘酷現狀下,究竟以何種醜態存在與蔓延?一直是人們心頭揮之不去的糾結之一。

  輸入“中國特供制度”上網查詢,瞬間跳出102萬個搜索結果。翻閱這些年的報紙,對專為少數人享有的“特供”醜聞也不時有所揭露。然而,這些“搜索結果”抑或“揭露”似乎都不權威,未能撼動“特供”背後的“特權”本質。

  而上週五,新華社發佈《“特供菜”內幕:浙江少數權力部門在山區建綠色農供基地》的調查報道,公開揭露“特供”不但真實存在,而且已發展到無所顧忌和巧立名目的程度。在此,有必要對被新華社記者“逮”個正著的浙江省農業廳(本身就承擔監管食品安全之責)、水利廳、國土資源廳等少數權力部門作“二次曝光”。

  必須在此作簡要闡述的是,與執政為民的施政理念背道而馳的“特供”,在食品安全令百姓搖頭嘆息的今天,與食品供應短缺的計劃經濟年代相比,仍然有“質”的重大區別。

  早報評論員是食品短缺年代的過來人,那時大多數主副食品都採取憑票限量供應,一定級別的官員和某些統戰人士,在票證之外,可享有不同程度的“特供”,也即他(她)們在普遍的限量供應之外,每月可再多拿到少量的肉、蛋、糖之類的“額外配給”。簡言之,那時的“特供”雖説也係特權思維作祟,但終究第一需要自己花錢買,第二數量也受嚴格限制。加上那個年代缺乏信息傳播手段,絕大多數百姓都被蒙在鼓裏,社會倒也“相安無事”。

  今天的“特供”則不然。維持“特供”不是僅為“多吃多佔”,而是為了既吃得便宜又吃得健康安全。

  所謂“便宜”,拿浙江省權力部門在素有“林海仙境”之稱的浙西南深山區所建“七山頭土豬”養殖基地為例,除享有每公斤土豬豬肉多6元錢的“特供收購價”外,還享有特權部門每頭豬200元的專項扶持款。這僅是一例,那名目繁多的“特供基地”建設,皆打著“富民、脫貧、生態、有機”等旗號,所動用的皆係本該真正用於山區農民扶貧脫困的納稅人之血汗錢。我們相信,這些血汗錢通過政府轉移支付用於該用之處,廣大納稅人絕沒有意見。但倘若僅用於謀取少數人的食品安全,請問哪個納稅人會心甘情願?!

  建立於“特供”之上的“安全”,其社會影響更為惡劣,它與胡總書記反復告誡全黨的“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是那麼的格格不入!

  我們從不否認這些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為治愈食品安全“大面積潰瘍”所做的種種努力。但我們不能不憂心忡忡地嚴肅挑明,只要專供少數人享有的“特供”繼續存在(還不涉及其肆無忌憚之蔓延),絕大多數老百姓所依賴的“普供”就一定問題多多。一言以蔽之,“特供”是中國食品安全的最大敵人!

  “特供”一日不除,食品領域的“假、冒、偽、劣、毒、坑、蒙、拐、騙、次”就一日難除。怎麼辦?老百姓都瞪大眼睛等著政府決斷!(來源:東方早報 首席評論員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