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統計局回應上半年地方GDP總和超全國2萬多億質疑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1日 07: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CPI到底如何出爐的?那些價格是從哪兒得來的?”

  全國4000名採價員在近5萬個採價點上對600至1000種規格品進行價格調查

  9月20日上午,第二屆“中國統計開放日”上,有人提問:去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物價水平一路上漲,CPI也成了百姓熱議的關鍵詞。為啥CPI數據和我的感受不一樣呢?到底這CPI是怎麼來的呢?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介紹,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用途劃分為8大類、262個基本分類。在這個分類下,根據居民消費習慣和支出構成,選取600至1000種規格品作為經常性調查項目。這些規格品的價格都有物價調查員進行採集,採價工作就是生産CPI的基礎工作。

  在開放日活動中,來自江蘇宿遷的採價員莊勝雲介紹,對於食品等波動性較強的商品,她每5天採集一次,對於電器等産品則是10天採價一次。

  “從1998年開始,除了生孩子耽誤了一個月的工作外,我從沒請過假。”為保證源頭數據的真實性和可比性,莊勝雲必須按照統一規範的“三定原則”即“定人、定點、定時”開展價格調查工作。簡單説就是同一採價員在同一調查點,固定調查相同的商品項目,而且採價的具體時間要保證價格同“時”可比。“我們採集的價格都是實際成交價,如果中途換人,別人會影響價格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據馬建堂介紹,像莊勝雲這樣的採價員在全國範圍內共有4000名,他們常年奔波在近5萬個採價點。“中國統計數據的清澈是基層記賬員、採集員一點一滴澆灌而來的。”

  此外,來自北京的基層價格統計工作者王葳蕤則現場展示了“電子採價器”。這種外觀貌似手機的採價器,可以實地採價,實時傳輸。借助這種信息化手段,價格數據可以從基層採價員直接上報至國家統計局,不僅提升了數據的調查質量,也提高了調查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