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全國財政收入將破10萬億元 有多少還利於民?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20日 0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廣播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一年收入行不行,八月數據放光明。”財政部日前公佈數據顯示:前八個月,全國財政收入達7.4萬億,同比增長30.9%。專家普遍預測:今年全年的財政收入將突破10萬億。相比財政收入30.9%的增速,去年我國GDP增幅為10.4%,去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只有11.5%。

  焦點一:我國財政收入的增速,是不是太快了?

  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接受新聞縱橫值班編輯吳喆華採訪認為: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財政增收快的兩大原因。他坦言:目前我國財政收入的增速,快的有些超出想象。

  劉桓:快的速度當中有兩個因素值得注意:第一,近來增長本身就挺快。因為今年前8個月累計GDP同比增長大概將近10%。還有一些皆是我們預測到的,今年以來中央反復強調我們通脹的預期目前超出控制,GDP目前10%,而我們CPI只是6%多,但還有PPI,二者相加,應該是百分之十幾以上。如果把這些水份擠掉,財政收入實際增長並沒有那麼多。但是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外一個側面就是,GDP增長的過程當中,財政收入增長確實幾倍于GDP,確實有些超出想象。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指出:從佔GDP的比重來看,我國目前30%左右的總體宏觀稅負水平並不高。儘管財政收入將破10萬億,但今年的財政赤字規模仍然較大。

  賈康:有一個大的前提就是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是不是在合理區間。財政收入佔中國GDP的比例在中國全口徑來看是在30%多,或者上一年度在31%多這個這個水平上,不能認為是一個明顯偏高的比重。在發展中國家,應該是中等偏下一點的水平。雖然財政收入增長的幅度可以,但我們的支出適應各個方面的需要,安排資金用到哪去這方面的壓力相當大。即使是財政收入這樣增長,今年的赤字規模仍然會很大。

  焦點二:這麼多錢,怎麼花?其中有多少還利於民?

  相比于超過10萬億的財政收入,老百姓更關心的是,錢是不是花在了刀刃上,一筆筆“真金白銀”是不是拋向了民生領域?

  據財政部公佈的2010年全國決算,去年全國財政用於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體育方面的支出近3萬億元,同比增長21.1%,用於民生的支出合計佔全國財政支出的三分之二。

  賈康:這個民生為重點在數量分析上有一個基本的概念,就是財政支出裏滿足基本民生需要的要佔到40%或者再高一點。如果加上其他一些跟民生密切關係的事項,應該要佔到70%以上。剩下近30%做什麼呢?有些東西看起來跟民生遠一點,但實際上跟民生仍然有不可分割的聯絡,理論上講,只有這種純粹的行政成本跟民生概唸有區分。

  而從財政部公佈的今年前八個月全國財政支出主要項目情況看,增長最快的是住房保障支出和醫療衛生支出,分別同比增長68%和58.3%。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認為:我國用於民生方面支出的增速,遠遠超過了財政收入的增速。

  朱青:財政支出當中,社會保障和社會就業的支出增長了34.5%,整個國家的財政支出的增速20%多,但實際上政府用於社會保障和社會就業的支出增幅達到34.5%。用於農業農林水這方面的支出增長了37.7%;用於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增幅更大,達到58.3%;住房支出增長了68%。所以,這種用於民生方面的開支,像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的增長速度都大大超過了財政支出的平均增長速度。

  焦點三:如何看待我國當前的稅負水平?要不要減稅?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美國福布斯雜誌最近推出“稅負痛苦指數”榜單,中國內地的“稅負痛苦指數”位居全球第二。19日《人民日報》刊文:“中國稅負世界第二”説法不實。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認為:受整體經濟實力和國家發展水平制約,我國的福利水平比西方國家,特別是北歐的一些國家確實存在差距。

  劉桓:這個錢的花法和一些西方國家比較,一些用於福利方面的開支,沒有他們高。但是一個國家,政府有多少錢可以用於百姓福利,一個是受到整體經濟實力的影響,再一個受到國家發展階段影響。目前我國處於發展中國家,還不是很富裕,所以政府開支有一部分還是要用於經濟建設和發展事業,但是我認為,下一步我們用於民生方面的開支要比現在多。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未來減稅是稅制改革的目標。

  賈康:我們在稅收方面減稅是一個非常清晰的概念,在研究的角度,我們稱之為結構性減稅。就是有所區別地有重點地體現出結構優化特徵的來實施減稅。比如説現在我們對於小企業、對於創新活動、對於第三産業都要有一些減稅措施,但光減稅並不能覆蓋稅制改革的全部內容,還有結構型增稅的問題。比如説資源稅,比如説房産稅,它們都是在結構性增稅方面發揮必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