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今年以來,大量中小企業出現融資難的困境,使得民間融資手段日益活躍,各地有關民間借貸的案件也頻頻見諸報端。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在高利率之下,民間借貸市場已成為一個高風險的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一觸即發。
長期以來,民間融資扮演的角色是正規金融的重要補充。這個角色的重要性,在2011年貨幣政策由“寬”入“緊”、融資需求卻未見降溫的情況下更加突出。信貸收緊,受傷最嚴重的是中國數以千萬計的中小企業。浙江、福建、廣東加在一起應該就超過700萬家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在信貸收緊的情況下從銀行拿不到貸款,於是就轉向民間借貸,使得民間的利率水漲船高,越來越高。
根據社科院的一個調查,中國現在的中小企業,85%以上的貸款都是一年期或者低於一年期的短期貸款,在中國的中小企業裏,“短貸長投”即短期貸款進行長期投資,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存在的資金饑渴的情況。在通貨膨脹、貨幣流動性過剩,央行通過貨幣回收、信貸緊縮的方式控制宏觀經濟的今天,中小企業面臨的危險就會相當大。據里昂證券一份報告稱,單是溫州的民間未償貸款總量可能已高達1萬億元人民幣,由於部分企業開始破産,估計今年大約有10%至15%的未償貸款將會變成壞賬。
有專家認為,形成今天這種境地,罪魁禍首不是別人,正是我們一以貫之的金融壓抑。金融壓抑造成了銀行業嚴重的信貸歧視,而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則深受其害。有統計顯示,雖然非國有部門對中國GDP的貢獻超過70%,但是它在過去十幾年裏獲得的銀行正式貸款卻不到20%。
在中小企業較為活躍的浙江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4673家,同比增長23.5%;企業虧損面和虧損率分別為14.6%和6%。浙江省6.6萬家微小企業更是出現了總産值和利潤下降的情況。據浙江省經信委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企業利息凈支出369.98億元,同比增長34.4%;小企業利息凈支出增長45.5%。有56%的中小企業認為貸款困難程度超過去年。浙江80%的小企業靠民間借貸維持經營,年息最高的達180%。而一般製造類企業利潤率只有幾個點,很多企業存在資金鏈斷裂之虞。
中國民間資金鏈風險仍在放大,恐臨斷裂,有關方面需嚴防“中國式次貸危機”的發生。如果泡沫破裂,最終可能給整個銀行體系帶來負面衝擊。要從根本上解決民間借貸問題,還是要推動整個中國金融體制的改革。
這一改革應該體現在兩個層次。從金融業從業主體而言,監管部門應該降低其準入門檻,使大量地下融資行為陽光化、合法化;從監管者角度來説,應該進一步明確責任,對沒有金融牌照的借貸活動實行屬地化管理,由各級政府擔當起監管職責,哪出了問題就要問責哪的地方政府,從而避免民間借貸處於失控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