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可再生能源:沉重的補貼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9日 1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國家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中國政府要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例達到15%的承諾,就必須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改變目前“寅吃卯糧”的尷尬

  記者 劉麗麗

  “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都在大力發展,每度電徵收的4厘錢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下稱“電價附加”)已經‘寅吃卯糧’,不夠支付了。”9月6日,在湖南長沙召開的全國電價工作座談會(下稱“長沙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兩位到會的負責人在講話中都用了“寅吃卯糧”,來形容電價附加資金面臨的形勢。

  事實上,該資金缺口早露端倪:去年徵收的100億元電價附加,僅能滿足70%的補貼需求。

  今年缺口進一步放大:國家發改委今年7月24日發佈了光伏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後,想趕在今年年底前建成投産、以享受每度1.15元上網電價的光伏項目,都在瘋狂加班加點。可以預料,明年需要補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名單還會拉長不少。

  按照中國作出的承諾,到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將達到15%,而去年底僅為9.6%。“十二五”規劃中提出,5年後中國要實現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1.4%。這意味著,若不提高電價附加徵收標準,“寅吃卯糧”將繼續加劇。

  “寅吃卯糧”

  “2011年1月確定了2010年1~9月的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和配額交易方案,共支付了92億。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2578萬千瓦,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電力系統63個,接網工程419個;而根據目前每度4厘錢的附加標準,現在一年收入大約是100億左右。”9月6日,國家發改委價格司負責電價工作的官員在長沙會議上如是説。

  按照《可再生能源法》,電網企業按照特許權中標價格(政府指導價)或可再生能源標桿電價(政府定價)收購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超出常規火電脫硫標桿上網電價的部分,附加在全網銷售電價中分攤。

  當前該附加標準為每度電4厘,是2009年年底作出的調整。

  起初,這筆由電網收取、單獨記賬、專款專用的補貼,先在各電網省公司間進行配額交易、全國平衡。但國家發改委今年1月發佈的《 2010年1~9月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預支表》中顯示,全國共有22家電網省公司“預支”了補貼資金,合計約10.3418億元,其中廣東電網公司和江蘇電力公司預支金額均超過億元。

  從2006年的每度2厘,到2009年年底調高至每度4厘,電價附加由於其穩定可靠的來源,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産業推力巨大。但是,這筆補貼的增長主要依賴全國用電量的增長,但其增長速度卻遠跟不上可再生能源産業的狂奔。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力行業2010年發展情況綜述”提供的數據稱,到2010年底,全國發電設備裝機9.66億千瓦,同比增長10.56%,發電量同比增長了14.56%。但在裝機中,生物質發電增加85.82%,垃圾發電增加23.72%,風電增加49.77%,太陽能及地熱發電增加602.15%。

  今年3月,國家電監會價財部副主任黃少中對外稱,2010年中國徵收的電價附加存在30%左右的缺口。每年數十億的資金缺口,只有靠“寅吃卯糧”式的預支;但“卯”吃何糧,則留給未來解決。

  除此,差額部分支付週期過長,也是令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頭疼的問題。 “公司項目涉及到3省電網,只有一家是每月結清;其他兩家都是電量結算後的下一個月才按火電標桿電價結算,而補貼部分則要報國家發改委審批後才能結算,”中節能集團下屬的風力公司一位高管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最短是半年,多數是一年到一年半。”

  漫長的支付週期,讓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流資緊張。“風電和光伏主要是日常維護費用,主要壓力只是貸款還本付息壓力;但生物質發電企業需要不斷向農民購買燃料,拖欠導致的資金壓力比較大。”凱迪電力(000939.SZ)一位高管稱。

  一個眾所週知的事實是,中國諸多可再生能源項目,尤其是發展最為迅猛的風電,除了政府提供的電價附加補貼外,還主要依靠清潔發展機制(CDM)牟利。

  “如果沒有CDM,風電盈利比較難。”龍源電力(0916.HK)下屬的內蒙古風電公司總經理齊來生對《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表示,近幾年尤其是去年開始,來自中國的CDM交易頻頻遭卡;如今再遭遇國內補貼拖欠,實是雪上加霜。

  對暫時保管這筆補貼資金的電網企業而言,也有不少苦衷:河北省電力公司財務部人士稱,“有餘額時,這筆錢留在往來項目上,稅務機關認為這是利潤,要徵收25%的所得稅。這件事情曾經協調過,但後來卻沒有結果”;華北電網公司財務部人士則稱,電網也是拖欠的受害者,因為諸多可再生項目的接網工程是電網投資的,需要該項資金做補償。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人士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之所以拖欠,“主要還是因為錢不夠”。

  僧多粥少

  “這個資金缺口其實被嚴重低估了,”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一位專家稱,“西部大型風電場、荒漠光伏電站因為並網問題,現在‘窩電’極為嚴重,這部分裝機未來並網後的補貼,並未算在其中。”

  “資金缺口對行業影響確實有,但不是很大。”中節能集團熟悉光伏和風電的業內一位專家認為,“國家承諾補貼的錢,早晚會給,企業並不擔心成為壞賬;另外,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大部分都是央企和地方國企,實力普遍雄厚,也更等得起。”

  國家能源局政策法規司相關人士告訴《財經國家週刊》記者,“發展過程中出現些問題很正常,沒有哪一個國家發展的速度這麼快。就像孩子成長一樣,家長在後面怎麼做衣服,都來不及”。

  長沙會議上,與會人士向《財經國家週刊》記者透露,廣西、廣東、重慶等省市的物價部門,都提出了摻燒的垃圾發電項目補貼沒有相關政策,資金壓力大,要求國家給予補貼,“甚至有中部省份表示,如果不補貼,就不再搞垃圾發電廠”。

  按《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規定,發電消耗熱量中常規能源超過20%的混燃發電項目,視同常規能源發電項目,執行當地燃煤電廠標桿電價,不享受補貼。

  新疆物價部門在會上則提出,能否將煤層氣開發列入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但發改委價格司負責人當場表示不妥,稱煤層氣屬於煤的副産品;湖南物價部門甚至希望,將開發難度大的水電項目納入補貼範圍。

  “重慶的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徵收了1.3億元,本地只能用3千萬,近1億做了配額交易,地方政府也有想法,能否用這筆資金支持區域可再生能源發展,解決區域電力矛盾。”重慶市物價部門在報告中這樣説。

  用電大省,但自身可再生能源發展還不成氣候、電價附加以調出為主補貼別省的重慶和廣西等地,都希望“肥水留在自家田”。

  對此,在長沙會議上,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明確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可再生能源價格機制,將研究垃圾發電的監管補貼辦法,在2011年內抓緊出臺垃圾發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

  補貼資金管理轉向

  “根據電價處測算,今年補貼資金每度電缺3厘錢,到2015年可能每度電需要1分2左右。”發改委價格司相關人士在長沙會議上這樣表示。

  對僧多粥少的現狀,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比較樂觀:“沒必要擔心。”李認為該補貼機制是成熟靈活的,可以提高徵收標準。

  國家電監會價財部副主任黃少中今年上半年曾透露,今年有望將電價附加由此前的每度4厘提高至6~8厘。這樣算,每年的電價附加將從目前的100億元提高到150億~200億元左右。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在8月12日舉行的《中國光伏發電平價上網路線圖》報告發佈會上表示,有必要提高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的徵收標準,加大對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力度,“如果電價附加增加到每度一毛錢,到2020年累計就可以提取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6430億元,就完全可以滿足國內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需求。”

  雖然要求提高電價附加徵收標準的呼聲漸高,但在目前CPI高企、通脹壓力巨大的背景下,對決策層而言,漲不漲電價是個相當糾結的問題。 v“實際上對CPI影響很小,”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CPI增高是因為超量發行貨幣和國際金融形勢不好,電價附加的影響微乎其微。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價格專家劉樹傑則做了更具體的研究,其結論是“電價調整10%,對CPI的影響是0.7%”。

  “現在國務院把抑制通脹作為首要任務。”發改委價格司人士坦言,調整電價其實對CPI影響不大,但有心理影響和示範效應,“而且現在國內電價水平確實已經不低”。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了解到,漲價問題暫無定論,但關於補貼資金的管理模式,卻已有了明確的轉變信號。

  此前,黃少中就曾對《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表示,《可再生能源法》第24條規定“國家財政設立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如果成為基金,就有一套規範的管理辦法,不用每年批,也可以免稅,速度也快”。

  在此次長沙會議收尾時,發改委價格司人士已明確表示,他們正在加緊與財政部溝通,完善《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使用管理辦法》,一旦出臺後就移交給財政部管理。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從財政部經濟建設司能源處獲悉,《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使用管理辦法》正由財政部綜合司&&制定,補貼資金將設置成政府性基金,“目前已進行到最後階段,今年年內應該能出臺”。

  但一位風電企業人士對此消息態度曖昧,“財政部的錢,也基本是一年批一次,基金支付週期並不短”。

  終要斷奶

  長沙會議上,一些電價專家向《財經國家週刊》記者表示,可再生能源這些年發展非常快,發電成本在持續下降,“發改委價格司也肯定會隨著情況變化,不斷下調標桿電價”。

  “對於百姓來講,都是一樣的電,你願意為風電多掏錢嗎?可再生能源一定要有競爭力,價格還應該再降低,如果政府補貼後還虧損,説明沒有成本優勢,就應該退出。”國家能源局政策法規司人士直言不諱。

  事實上,電價附加補貼機制本身就包含了退出的條件。“現在江蘇的風電價格是四毛六分多,火電四毛七分多,已經不用補了,”李俊峰認為,隨著脫硝、碳捕捉等諸多環保要求的出臺,火電標桿上網電價也將不斷提高,和可再生能源電價的差額會越來越小,“補貼機制的目的就是推動技術進步,促進企業逐步降低成本,最終取消補貼”。

  8月12日發佈的《中國光伏發電平價上網路線圖》預計,到2015年,光伏發電的電價即可降至1元/度以下,使配電側並網的分佈式光伏發電達到“平價上網”;到2020年,光伏發電平均上網電價可以達到0.8元/度以下,在發電側實現“平價上網”。在此過程中,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已逐漸和脫硫火電上網電價接近,直至最後等於甚至低於脫硫火電上網電價,自然而然退出補貼系統。